閱讀歷史 |

第三百五十七章 (第1/4頁)

加入書籤

不該來和不歡迎你來還可以引申出更深層次的意味,比如說其並不認可廂軍兵變之事、也不認可今夜之事,之所以一直預設,不過是因為有某人的存在,所以你別太過分,要知道人的忍耐是有限度的。

對此,陳辰給許恪的回應是……“我該來的,所以即便不歡迎我,我也不請自來,必須要來!”

他的意思是,首先是這事兒根本就無法避免,因為這是你們逼出來的,是你們自作自受,我只不過是自保罷了。

其次是表明對這場婚禮的態度,即不管你們承不承認,反正我認為我有兩個身份,便是媒人和姑父!

媒人就不提了,這個身份聊勝於無,沒人當回事。但姑父可不一樣,所以許仲的婚禮我一定要來露個面,雖然別人不知道是什麼意思,但你許恪知道就行,她知道就行。

因為我愛她,她將是我相伴一生的人。

所以,既然是以姑父的身份前來,那麼不該做的事肯定不會做,即便我已掌控了全域性、所有人都是砧板上的魚肉,我仍不會做出格之事,否則就不配、也無法做這個姑父。

在他看來,此時許恪最擔心的應該是善後,因為雖然李竹死了,但那三千禁軍仍在曲裡,這裡的訊息早晚會傳過去,到時禁軍肯定會過來,那你和這五百人怎麼辦?

許恪怕得是他拿這一屋子的人做人質?

若局勢真如此發展,那莫說這場婚禮被毀,就連許家都有可能會受到莫大的牽連,所以許恪的擔心是合理的。

可是在此時此地、結合過往來看,其實許恪應該是知道今夜會發生這樣的事,但其並未做任何準備,任由他施展而坐視不理,這意味著什麼?

許仲曾經跟他說過,說是許恪已經開始忌憚他、並且有了些對許清菡與沈淼之事的後悔之意,若把今夜之事嵌進去,折射出的其實是許恪對他陳某人的信任。

信任他對許清菡的感情,信任他無論如何都會因為這份感情避免讓許清菡難堪、也不會讓許家受到影響。

所以,許恪這只是例行公事的詢問,以此來確認判斷?

應該是的!

當然,許恪對於善後的擔心是多餘的,因為他早有考慮。

他從未想過要以其他人為人質,這怎麼可能呢?許恪太過小看他的追求了!

不就三千禁軍麼?

打當然是打不過的,也不可能打,就算你打得過也不可能打,畢竟金人仍未南侵,大宋朝如今仍有極強的控制力,你想以五百人跟朝廷對抗……怎麼可能?

但惹不起總可以躲,在李竹已死的情況下,將本就已怨氣沖天的三千人勾引到文州來,然後來一把明修棧道暗渡陳倉,找著機會便將狼騎軍送到曲裡、最後送到吐蕃去,這問題不大。

他要把狼騎軍放到吐蕃去!

既然已經踏出了第一步,那麼接下來必然是要為將來佈局。

將狼騎軍放到吐蕃便是對將來的落子,因為桑吉的領地只是吐蕃的一小塊,再向西還有很多部落,彼此間的征伐不可避免。

所以讓狼騎軍去練兵吧,一邊幫著桑吉打天下、一邊讓這些人成為百戰精銳,畢竟操練演習怎麼也無法與真正的血與火相提並論。

明年上任的李浩會被徹底架空,然後會以文州為基地募兵,源源不斷的將人送到吐蕃接受戰爭的洗禮。

幫桑吉就是幫自己,因為桑吉得到的一切都會落到那個還未出世的振華手裡,最終也會落到他的手裡。

如果桑吉有異心便想辦法除掉,讓自己從無冕之王換一個身份,換成攝政王。

吐蕃成為西藏已經在計劃中了。

當然,計劃歸計劃,其中曲折肯定會有,但他相信自己能做到,也會以此為目標努力。

謀事在人,成事在天,不是嗎?

既然有此境遇,就該傾盡全力轟轟烈烈一場,不是嗎?

可是許恪是不可能知道這些的,所以許恪小看了他、以常理來度量他。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