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一百一十五章 虛實 (第2/3頁)

加入書籤

“的確如此,能識破多鐸伏兵,此人不得不防,大哥是什麼意思,小弟洗耳恭聽。”

王光泰眺望夜空,望向山中。

“我軍為餌,為避免破壞撫臺之策,提前暴露出我軍的虛實,因而此次只能是奇襲,卻不能是夜襲。”

“這樣,派兩部分人馬,其一由你帶領,襲擊北城之外這部分的流寇營地,其二,選一名得力屬下帶小隊出城。”

“以當地嚮導引領,摸向山中,我懷疑山中的這些火光不過是障眼法,流寇不攻城,或許是疑兵之計。”

“荊州戰事就在這一兩天了,不得馬虎!”

王光泰自然沒什麼好說,他這位大哥,就是有時候脾氣暴躁了些,臨陣經驗相當豐富。

他笑著說道。

“大哥好計謀,我去也好摸清北城這些流寇的虛實,山中到底有多少人馬,也能清楚。”

王光恩沉重的點頭,抬起手說道。

“去吧,不必戀戰,此次以打探虛實為主!”

看著王光泰離去,王光恩嘆了口氣。

這次也是實在不能再拖了,李自敬不是傻子,潼關證明至少證明一點,這是一個相當棘手的對手。

李自敬到底會不會鑽進高鬥樞的圈套,這還是兩說,在荊州戰事結束前,必須要打探清楚眼前這些流寇的虛實。

萬一這些流寇也是誘餌呢?

不過應該不可能,王光恩很快搖了搖頭。

襄陽城中的流寇數量本就不多,根據偽裝成流民入城的夜不收密報,李自敬的前營不過兩萬餘人。

縱是有天大的膽子,也不見得會敢分兵前來。

何況就以谷城外這四處營壘的聲勢來看,就算是虛兵,人數也一定不會少於五千人,這還是最少的情況。

想在四處都造成這麼大的陣勢,每一處營壘的流寇人數都不會少於三千人。

就算李自敬真的是分兵,那他手中不過剩下一萬人左右,這點人數在野外,幹什麼都不夠用。

就算李自敬及時帶著這一萬人馬趕往荊州,也不會影響到那裡的戰局。

要知道,圍困荊州的馬進忠部就有三萬可戰之兵,遑論帶著鄖陽主力前去支援的三弟了。

就算他李自敬有通天之能,識破了高鬥樞的計謀,他也不是戰神,以新兵為主的一萬前營,怎麼打五六萬老卒?

王光恩覺得自己已經想到了所有的可能性,這一仗無論如何,他一定能笑到最後。

......

谷城以北三里外,中軍大營。

北門之外,是吳兆勝所處的中軍大營,也是四處營壘中,動靜最大的,埋鍋造飯更是以一萬五千人的標準在做。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