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3章 王允上任丞相 (第1/3頁)
在群臣的恭維下,王允一邊謙虛說都是大家共同努力的同時,心裡也逐漸的感覺到有些飄飄然了。
畢竟真的,巨大的成就感真的很容易讓人著迷。
而坐在高位上的劉協也是大喜,怪不得昨天眼皮一直跳呢,原來今天居然有這樣的好事情。
說實話,自從登基以來,劉協就感覺真的很憋屈。
因為在劉協看來,古往今來,沒有那個皇帝是像自己這樣,能夠任由大臣那麼羞辱,那麼拿捏。
與其說自己是一個皇帝,還不如說自己只是董卓手中的一個玩偶罷了。
至於說什麼其實劉協也可以把漢孝宣皇帝當成是自己的榜樣,畢竟人家一開始也是一樣,都只是大臣手中的傀儡而已。
但劉協卻認為自己的情況以及境遇和孝宣皇帝壓根就不同,根本沒有一點關係。
在劉協看來,當初孝宣皇帝雖然也是傀儡,但怎麼說呢,作為把持朝政的大佬霍光,一樣還是保持著對皇帝應有的尊敬。
哪像董卓這樣,夜宿皇宮,欺辱宮女或者嬪妃不說,時不時的還羞辱拿捏自己,這簡直就是對於皇權的一個巨大的踐踏,讓人無法忍受。
不過,如今董賊已死,欺壓自己的那個大魔頭已經不在,劉協在解氣的同時,也感覺十分的興奮。
怎麼說呢?你看啊,現在董卓不在了,整個朝堂有都是忠於漢室的大忠臣,所以換句話豈不就是說,自己終於可以掌權了?
每每一想到自己可以掌權,整個大漢天下任由自己施展,實現自己心中理想報復的時候,劉協甚至都會感覺有一些n急。
在劉協看來,如今的大漢天下,在幾代先帝的操作下,已經變成滿目瘡痍,千瘡百孔,距離徹底的分崩離析,也已經沒多長的時間。
所以,如果自己掌權了的話,那麼自己絕對不會像前幾代先帝那樣胡來。
一想到自己力挽狂瀾,成為中興漢室的中興之主的時候,劉協就又更加的興奮了。
也不得不說,劉協的想法是好的,但現實怎麼說呢,往往都是殘酷的。
壓在皇帝,大臣們頭頂上的那個董卓涼了,所以大臣們也徹底的放開自我。
為了感謝除掉董卓的大功臣王允,大臣們紛紛上諫道,為王允,呂布等人請功。
劉協高興,興奮,所以也沒多想有什麼不對。
而且自古以來,就都是有功則賞,有過則罰,所以劉協也覺得大臣們的請願,也是理所當然的事情。
略微思索一下,劉協便擺了擺衣袖道:“司徒王允,以及幷州將軍呂奉先,勞苦功高,參與其中的眾將士,也紛紛都是有功之臣。
所以,朕思索許久,決定,參與到誅殺董賊的有功將士,每人十金,絹十匹,官職,爵位,都提升一等。
至於幷州將軍呂布,賜百金,封縣侯,屬地溫縣。
還有,司徒王允,作為此次滅董的主要功臣,功勞最大,所以朕賞賜司徒千金,為關內侯,食邑萬戶,且從司徒遷太師一職。”
說完王允的賞賜之後,朝廷震動,不是因為劉協賞賜得太少,而是因為有些沒按預想當中的發展。
而且大臣們還發現了一個事實,那就是皇帝劉協,似乎釋放出了一個想法,那就是親政。
可這怎麼能行?
在大臣們看來,你皇帝劉協,現在還僅僅只是一個不到十歲的毛孩子而已,懂什麼國家大事?
而且你還要親政?
簡直就是笑話,國家大事,又豈是一個毛孩子能夠掌控的?
如果你一個毛孩子都能夠玩的轉國家大事的話,那又要我們這些大臣們來幹什麼呢?
所以,劉協還是太天真了一點,原以為除掉董卓之後,自己就不用再像之前那樣,任人欺辱。
而且憑藉著自己的皇帝身份,也能夠提前親政,然後按照自己想法中的那些辦法,去收拾整治大漢,讓大漢在自己手中重新煥發出生機,而自己也可以成為大漢的中興之主。
可是劉協沒想到,董卓不在了,還有其他的人在。
在沒有絕對擁護自己的隊伍的情況下,就表現出想要親政的想法,又怎麼能夠得到其他人的認同呢?
而且,自古以來,皇權與相權,都是相互對立的一方,雙方都在為了權利,不斷地相互爭鬥。
而且尤其是在文人大臣們的想法當中,這天下最好的狀態,就是由文人治理天下,而皇帝呢,則負責高高在上就好,拱垂而治。
尤其是像現在這種狀態就更好,皇帝年幼,之前權力又被架空,所以大家都可以順勢而為,繼續保持這種狀態,就是最好的。
但是現在,你皇帝居然表露出了想要權力的想法,頓時就讓大臣們警惕了。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