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592章 徹查中州府 (第2/3頁)

加入書籤

這第二種方法其實也算不上是個方法,不過是方景發現的一種現象。

那就是在變革的過程當中,國運會呈現出一種先衰而後勝的姿態。

而這樣的增減,也會隨著變革的力度逐漸擴大。

意思也就是說,越激進的變革到頭來增減的幅度也會越大。

但讓方景感覺最激進的變革,那就是現在直接廢了儒家。

但這種事情,方景自己也是知道的,根本沒辦法實現。

因為這樣做是需要很多人,來共同完成的。

況且這朝廷當中,大多數的官員都是儒家子弟。

就算一朝天子的威望再高,還能高得過聖人嗎?

這絕對是不可能的。

一旦皇帝提出了這種想法,很難保證下面的人不會因為畏懼而選擇擺爛。

如果他們真的集體擺爛了,其他的政策也執行不下去,那以後還怎麼敗壞國運了?

所以最後的最後,方景有了一個結論。

那就是想要敗壞國運,現如今也只能一些條件允許的變革。

在完成了一系列小變革之後,逐漸累積成為大變革。

只有這樣,才能不斷的試探他們的底線,才能不斷的衝擊著國運。

思緒輾轉之間,方景關閉了系統的面板。

“該怎麼開始變革呢?”

方景思索著。

這場變革,不能太小又不能太激烈。

現如今能用的人手就這麼多,去清查江湖人士已經耗費了很多人力物力,根本難以支援同等程度的變革了。

思前想後,方景最終下了決定。

既然大的變革沒辦法弄,那就先殺幾個貪官讓這些臣子們人心惶惶,這樣降低國運吧。

實際上。

在水壩修建的事件發生過後,趙廣辛就一直在調查這件事的細節。

就在昨晚,皇城司擬了一份奏摺。

這份奏摺是個名單。

寫的都是些在遷徙安置問題上,大撈特撈的官員。

雖然這件事情的核心,是因為百姓們故土難離的心態,但這並不意味著這些官員沒有其他的想法。

他們可不全都是清官!

根據皇城司的調查,貪墨安置款的人大有人在,甚至可以說是基本操作了。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