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 大爭之世 (二十二) (第1/3頁)
宗室、國戚告哀崇政殿。
趙禎在靈前守了大半夜,勉強應付兩句便赴後殿小憩,雙目血赤,眼皮腫脹,心中空蕩蕩,長久以來的制肘遠去,預想中的喜悅卻未如期而至。
他十分厭惡宋綬、孔道輔串聯趙元儼及貢舉人行勸諫事,王隨、蔡齊等人的魅影也是若隱若現。
劉緯之所以將顏子四十七世孫顏太初流桂州,是為國事,而非私怨。
孔子第四十四代孫、孔宜於太平興國三年襲封文宣公,雍熙三年卒於王事,其子孔延世襲封、卒於景德初,孔延世子孔聖佑又於天禧五年襲封、次年即卒,因其絕嗣,遂除襲封。
顏太初卻作詩嘲諷當政者得路、反忘先師,請以孔聖佑弟、孔宗願襲封文宣公。
劉緯毫不留情的給予雷霆一擊,指責顏太初暗諷趙光義未能履行金匱之盟,趙恆、趙禎得位不正。
又將仙源孔氏太平興國三年以來蠲免科役總計、種種不法事急遞彭城,詰問:千年世家,屢受前代隆恩,怎不見其從一而終?於我大宋何功?於我大宋何益?路在何處?師又在何處?
顏太初不能對。
劉緯再以急遞詰問:汝可願代民服仙源孔氏科役?亦或尋人替之?
顏太初還是不能對。
劉緯大怒,遂徒顏太初及其妻妾子女填柳州,並問:汝且不願,焉敢代民請願?
天下肅然。
即便是宋綬、孔道輔、王隨、蔡齊等重臣也只能以稱病表達不滿。
趙禎至始至終保持沉默,看似不偏不倚,實則心向劉緯。
仙源孔氏的特權湮滅,令京東路散發著勃勃生機。
李溥奏京東路明年歲米應在一百五十萬石至一百六十萬石之間。
趙禎深信不疑。
僅益州一路,所貢秋糧就增加二十萬石,民卻無科斂之苦。
周文質奉詔回朝時,數萬民眾夾道歡送,“長命百歲”之賀甚至迴盪在劍門關外。
孫飻亦奏江南百姓嚴冬不歇,冒雪興修水利,堆肥備戰春耕。
趙禎清楚的知道,國家已經走向一條不可逆的道路。
宋綬、孔道輔、王隨、蔡齊聚眾三百餘,不僅是在反對孔氏一族去契丹、高麗開枝散葉,也是在阻撓攤丁入畝之制全面實行。
趙禎冷冷的看著趙元儼卑躬屈膝,一句撫慰的話都沒有,嘴裡那句“八王叔請起”和“阿貓阿狗快去”沒什麼區別。
他打定主意,不管宋綬、孔道輔慫恿趙元儼獨奏何事,都要把這股歪風邪氣殺下去。
趙元儼一句話就把趙禎心中那點剛強擊的粉碎:“陛下乃李宸妃所生,妃死存疑,殯於奉先寺。“
趙禎腦子裡一片空白。
李宸妃是誰?
德寧生母?
卒於天禧四年?還是天禧五年?
趙元儼火上澆油:“宮人、百官皆知,獨獨陛下不知,請詔兩位太妃詳奏。”
德寧是我同胞妹妹?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