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214章 海市蜃樓 (第2/2頁)

加入書籤

楊廣輕輕一笑:“你本來就是為了找她,見到她的影像魂不守舍,那很正常,如果你對她不是今下午的樣子,朕倒是覺得你這人心性不正了。”

趙旭嘆了一口氣:“陛下對我真是關懷備至,兒女情長是私事,我身為大隋中郎將,自應當以國事為重,豈能因為兒女私情耽擱陛下的千秋偉業。明早,我就帶兵去追捕慕容伏允。”

楊廣說:“好,此次你大破吐谷渾,居功甚偉,等你回來,朕有賞賜。你既然已經見到那個女子模樣,這一去,路上不免詢問一番,也許就有一些訊息。”

趙旭說:“謝陛下。”

這一晚,趙旭輾轉反側,天明之後,領了楊廣的詔令,帶著兵士往伊吾新疆哈密)方向發兵。

剛開始行軍,趙旭還派人四處打聽有沒有帕裡黛的訊息,但是都沒有結果,希望實在渺茫,後來,他突發奇想,讓人在經過高山的時候,在山峰上刻下“趙旭在洛陽”的字跡,而後在見到放牧的牧人,就給他們錢,讓這些牧人在馬、牛、羊、駱駝這些牲畜的背上剃毛刷顏料,將“趙旭在洛陽”這幾個字廣泛的塗抹牲畜身上,這樣一路走去,帕裡黛沒有找到,但是草原戈壁上人人都知道大隋國洛陽有個叫趙旭的,為了尋找情人已經陷入了魔障了。不過,自古就有不瘋魔不成活的說法,這人也算是一個情痴。

這一日大軍快到了伊吾,卻聽到稟報說慕容伏允跑到伏俟城青海天峻東青海湖西畔)去了,趙旭又帶兵南下到了青海湖,遇到小股吐谷渾兵將,一番作戰,俘虜吐谷渾兵士一千餘人,再乘勝追擊,一直追到伏俟城,將城裡城外幾乎挖地三尺,但是都沒有找到慕容伏允的人,有人說慕容伏允已經死了,化為了一團白骨,有的人說他喬裝改扮隨著党項人不知道去哪裡了,還有人說他過了天山,再也不能回來了,總之說什麼的都有。

趙旭領軍在伏俟城修整半個月,自己到處尋找帕裡黛,但是沒有結果,還是讓人四下在山嶺上刻字,在牲畜上剪毛刷顏料,寫了自己在洛陽的話,班師回反。

來時走的急,回去的時候很是緩慢,趙旭不放棄任何一個尋找帕裡黛的機會,他依舊的四處給人分發錢財,讓路人在牲畜上寫字,這天他遇到幾個牧民,那些個牧民一聽趙旭的話,滿口答應,而後他們說大隋的官員就是好,這個給錢,那個也給錢。

這些人話裡有話,趙旭問怎麼回事,還有誰給你們發錢?

這些牧民說,大隋有個裴大官,派了不少人,帶了不少的金銀財寶,遊說高昌王國新疆吐魯番東)十三任國王麴伯雅,還有不少西域小國部族的長者,請他們到前面大隋境內朝見大隋皇帝。

趙旭一愣,裴大官應該是裴矩,但是給人家錢要人家去朝見楊廣是什麼意思?

這些牧人笑了:“你也是大官,但是我看你這個官做的肯定是憑著真本領爭取到的,人家靠的是拍馬屁、動動嘴罷了,哪有你這樣辛苦?你們皇帝喜歡什麼,人家都讓皇帝看到什麼,你們皇帝喜歡,他的官就升的快了點。”

這些牧民見趙旭和藹可親,且有求於自己,所以也不怕他。趙旭心說也是,楊廣喜好面子,裴矩就投其所好,花錢讓這些小國小部族的人去面見楊廣,做一場“四海臣服大隋”的戲,楊廣一個“龍顏大悅”就會將裴矩官職晉升,那麼裴矩花的錢又就賺回去了,這樣楊廣要面子裴矩要錢,大家皆大歡喜,又何樂而不為?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這他孃的!心思全都用到這種歪門邪道上面去了,哪有一心為社稷為黎民的功夫?

果然,趙旭領兵在燕支山甘肅永昌西大黃山)追上了楊廣的龍輦,還沒有來得及將戰果稟報給楊廣,麴伯雅、吐屯等以及西域新疆及中亞東部)被裴矩用金錢遊說的二十七國君王或使節,已經紛紛的來了,都在路邊迎接楊廣巡遊的隊伍,裴矩命他們佩金戴玉,身穿綢緞和毛織品,擺設香案,演奏音樂,有歌有舞,十分隆重。

趙旭本來以為這一切已經鋪張浪費了,沒想到楊廣直接下令,讓武威郡甘肅武威)、張掖郡兩郡青年男女,一個個服裝華麗,圍繞觀看,而且這些人衣裳不漂亮、車馬不新穎的,由郡縣督促改進,否則就拿郡縣長官問罪。於是乎,車輛、馬匹擁擠喧譁,人聲沸騰,場面長達數十里,顯示著大隋的強大富有。

楊廣心情大悅,趙旭終於有機會將情況稟報給了楊廣,楊廣更是高興,當下下詔:“大隋在吐谷渾故地設定西海、河源、鄯善、且末等郡,封步薩缽可汗慕容伏允的兒子慕容順為吐谷渾新可汗。”

楊廣看看趙旭,對四周大臣說:“自古以來,人名都以單字為尊,人名雙字為低賤,因此中郎將趙旭雖然說不清祖上是誰,但必然是大貴之家,他為了大隋屢立大功,朕封趙旭為右衛大將軍,將南陽公主賜婚給趙旭。”

楊廣說完,趙旭徹底呆了,封賞自己當右衛大將軍,已經是大隋除了左衛大將軍宇文述之外的武將之首,這個倒是沒什麼,可是將南陽公主楊媺賜婚給自己,那自己不就成了楊廣的女婿?

楊廣對趙旭的恩寵之榮,旁人只能望其項背。

楊廣見趙旭呆愣愣的,知道他素來知道質樸實在,以為他被這個驚喜給喜歡的傻了。

中原之地人名歷來確實以單字為高貴,這習俗淵源頗長。《漢書·王莽傳》中曾記記載,王莽的長孫叫王宗,急著要當皇帝,自己弄了天子的衣服、帽子,穿上讓人畫出了畫像,還刻了銅印三枚,與其舅舅合謀,準備搶奪皇權,事情敗露後自殺,王莽就下令:“宗本名會宗,以製作去二名,今複名會宗。”這道詔令的意思是,“製作”就是法令,王宗本來名是兩個字,叫“王會宗”,是依法令後改成的“王宗”,現在犯了法,得再改回去,還叫原來的“王會宗”。

從王莽這道詔令可以看出三個意思:第一,王莽之前的人名用字數是不受限制的,他自己孫子的名都是兩個字;第二、王莽做了皇帝后,曾經下過“去二名”的“製作”,也就是以法律形式規定不準用雙字名;最後,人犯罪後,恢復二字名,以示處罰。

另外,《漢書·王莽傳》又有:“匈奴單于,順製作,去二名”的話,意思是說,匈奴單于依順王朝的法令,去掉二字名中的一個字。由此可見,那時起不但有禁止使用雙字名的法令,而且還影響到了匈奴。所以,天長地久,人們漸漸養成了使用單字名的習慣,竟然成為風氣,認為用兩個字取名是不光彩的事,譬如說曹操、孫權、劉備,乃至於大隋開國皇帝楊堅,都是單名。楊廣為了給趙旭尋找根基,證明他出身不凡,因此以他的名字為單字而切入,也算是一個佐證。

而南陽公主是大隋皇帝的長公主,自幼得到楊廣的寵愛,此時大隋國勢隆盛,剛剛征戰吐谷渾大獲全勝,四海莫不臣服,趙旭今後可就更是一步登天,如此升官又即將迎娶公主,實在是雙喜臨門,寵榮無比,於是大臣們紛紛前來恭賀,只是身在西北,否則趙旭此刻不知道能收下多少的禮物。

喜歡功名請大家收藏:()功名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