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584章 (第2/2頁)

加入書籤

所以司馬炎經過幾十天思前想後,徵詢了大量的意見,花白的鬍鬚也捻斷了好幾根,最終決定上表劉諶,願意對大漢納貢稱臣……

當然言辭上很是冠冕堂皇,說什麼大家本系同根,中原之地永遠是晉國的根脈所繫等等……

諸葛瞻已經很老了,六十九歲在這時候已經是很高的高壽了,雖然他的鬍子已經完全白了,二尺餘,垂在胸前,讓人一看就知道這是一個德高望重的老人……

但是劉諶完全沒有放過他的意思,因為這個老傢伙現在行事穩健,目光長遠,眼中有大局,據說他每日回家,眼前放個地球儀枯坐,細細研究著這個龐大而荒蕪的世界,對每天發生的新鮮事,對每一件新的發明,他都願意去學習和了解……

劉諶曾經問過他,已經位極人臣,而且年高德劭的他,為何還要如此努力?

諸葛瞻告訴劉諶,忠臣良相,是諸葛亮畢生信念,自己的能力雖然不及家父其一,既然已經做到了丞相這個位置上,就一定要做良相,而不是尸位其上……

所以這些年來他一直都很努力,他認為劉諶最大的特點有兩個字,一曰:新。二曰:大。

自從劉諶出道,這世上的一切都開始日新月異,新變化令人眼花繚亂,所以要跟上劉諶的步伐,就要時時刻刻掌握新局面,鞏固新局面……當然創新就算了,以自己的資質,弄不出來新的東西!他也很清楚自己的職責,就是為劉諶守好攤子,劉諶在前面打,他在後面善後。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第二個要跟上劉諶步伐的要訣,就是必須有大局面,長遠眼光!諸葛瞻研究過劉諶,知道他做事,從來都是以世界眼光看的,所以這一點他必須跟上。

諸葛瞻明白這些事的時候,已經是劉禪去世之後了,不過他的這些變化,還是被劉諶抓住了,瞭解了……

所以,諸葛瞻的相位,沒有因為一朝天子一朝臣的慣例受到任何影響,而是愈發的穩固起來。

劉諶可以四處去走,可以把太子和國家放心的交在他的手裡,把很多國之重器交給他處理……

現在諸葛瞻做在交趾郡府的衙門大堂下,上首位的椅子上坐著劉諶,自己的身邊依次坐著霍濟、關彝、呂祥、趙廣、王伯西、王仲西、楊炬等人。

“大相,身毒那地方,現在已經由司馬炎完全佔據了,現在這個奏表已經上來了,還算是這個老兒識時務,也學著孫瑾,稱臣納貢,還算是乖巧……

接下來,對此所謂大晉,該用哪些國策,在座的都是大漢肱骨,大家各抒己見,咱們商議一下?

大相,先說出您的意見來?”

“陛下,大漢自從您開始操持一來,雖然大漢鐵軍所向披靡,但我大漢最厲害的還不是軍事,而是經略之道,經濟之道!

既然之前我們對身毒採取了經濟戰,老臣以為,對現在所謂的大晉,依舊採取經濟手段就足以讓其永不翻身!”

“臣附議!”王大王伯西道,“用經濟手段榨取利益,不用兵、不見血,收益好,可持續,是極好的手段……臣現在正在考慮大漢銀行要儘快給他們貸款,助他們恢復經濟,培養起我們龐大的市場……”

“武力威脅還是很重要的,首先要讓他們對我大漢有著十足的敬畏,他們才能乖乖的聽話,才能不起二心,否則他們跟孫瑾一樣,逐漸膨脹起來,不可一世起來,沒事幹就不斷的發展他們的軍事裝備,白白的耗費物資……”

……

喜歡大漢帝祚請大家收藏:()大漢帝祚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