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章 李雄心愧立旁嗣 庾亮弄權大晉危 (第2/3頁)
“但是在陰差陽錯之下,朕卻成為了大成國的國君,此時朕心中一直深為不安,如今朕這一輩人,也就是朕和兄長都已經是垂垂老矣,沒有精力再去管理國家大事,但是下一輩的人,卻還是精壯青年,所以,按照古制,朕應當把皇位,傳於二皇兄李蕩這一脈!”
麴歆,任回,夕斌,朱竺和李始聽聞盡皆大驚,慌忙跪地,只是不知道此時該說些什麼,李雄一一將其扶起,回望眾人,道,
“前幾日,二皇兄的長子李琀和次子李稚身死,但是二皇兄還有一個兒子,那便是三子李期,李期此人溫文爾雅,談吐有度,正是儲君的不二人選,所以,朕有意立李期為儲君,不知諸位愛卿意下如何?”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麴歆,任回,夕斌,朱竺和李始盡皆大驚不已,又跪了下來,力勸李雄,夕斌道,
“陛下!萬萬不可!萬萬不可啊!”
李雄看著夕斌,道,
“有何不可?”
夕斌道,
“先王確定儲君的原因,就是為了防止篡位奪權的事情發生,不能夠不慎重,吳子捨棄他的兒子而立他的弟弟,所有才會有專諸行刺皇帝的禍端,宋宣公不立與夷,而立宋穆公,最終導致了宋督的事變,儲君的選擇,必須是當時皇帝的血脈,否則非常容易引起爭位的禍亂,萬請陛下深思!”
幾位大臣的君臣正在暢議,不料軍報傳來,西涼君主張茂病勢,其侄子,也就是前君主張寔的兒子,十七歲的張駿繼位,成為西涼的第三任君主,夕斌於是繼續言道,
“陛下有沒有聽聞,張茂為了維護國家的穩定,驅趕了妻子,自絕本脈,就是害怕自己將來的子嗣參與到爭奪皇位的叛亂之中!”
麴歆,任回,夕斌,朱竺,李始盡皆跪叩李雄,道,
“陛下,此事萬萬不可!望陛下收回成命!”
李雄長嘆一聲,道,
“眾位愛卿,不理解朕的心思,李琀和李稚都是二皇兄的子嗣,如今卻在朕的手中,命喪黃泉,朕於九泉之下,該如何向二兄和先皇交代,讓二皇兄的這一脈做皇帝,其實也正是為了補償二皇兄啊!”
夕斌道,
“陛下!這天下不僅是皇室的天下,也是大成國黎民百姓的天下,萬一禍亂開啟,遭受荼毒的不僅僅是皇室,更是大成國的千萬萬百姓啊!此事非同小可,望陛下三思!”
麴歆,任回,朱竺,李始盡皆跪拜,異口同聲,道,
“望陛下三思!”
不料李雄卻是堅持自己的想法,遂不聽夕斌和眾人的苦勸,道,
“朕意已決!愛卿無需再言!”
夕斌等眾人還想再勸李雄,不想李雄的態度十分堅決,夕斌留著淚,從皇宮之中走出來,仰天長嘆,道,
“大成國的安穩和富庶,從這一刻開始,埋下了隱患,而禍亂,也是從這一刻開始,埋下了隱患!”
幾日之後,大成國皇帝李雄,於金殿之內宣佈,立李雄二皇兄的三子李期為儲君,舉國震驚。
話說在這江東之地,朝廷收到了一份來自北方的密信,此時掌控政權的,乃是外戚庾亮,庾亮率先接到了這封信,拆開一看,來信的人,乃是燕地的君主慕容廆,只見心中寫到,
“陛下萬歲萬歲,萬萬歲,孤臣為燕地太守慕容廆,自起兵以來,以匡扶社稷為己任,征討謀反的鮮卑段部,王浚,和石勒,如今王浚滅亡,鮮卑段部也是岌岌可危,只剩下了一個石勒,現在石勒與劉曜征戰不休,此時正是合圍石勒的大好機會,故而孤成斗膽,請陛下賜予孤臣燕王的稱號,孤臣當與大晉朝廷,配合起兵,南北夾攻石勒,石勒必亡!萬請陛下回復之!”
庾亮把密信捏在手裡,嘴中帶著不屑的笑容,道,
“一個北方的胡族蠻夷,竟然也想要得到王爵的封號!真是痴心妄想!”
說罷,庾亮就要把密信燒掉,不想此時,下人忽然入府來報,司徒王導求見,庾亮心中一驚,原來自從先帝司馬紹病勢之後,王導為了躲避是非,一直在家閉門不出,因而庾亮才藉著皇親國戚的關係,把持了政權,此前,王導一直不問政事,此時卻來,究竟為何?庾亮心中想不出個結果,遂召王匯入堂。
王導此時腿有小疾,拄著玉拐,緩緩踏入府中堂內,對著庾亮拱手作揖,道,
“大將軍近日可安好?”
雖然從官階上看,王導要比庾亮大好幾級,但是庾亮手握大權,王導對其也十分恭敬,庾亮瞥了一樣王導,道,
“王司徒登府何事?能夠讓司徒大人親自登府,此事相比是非同小可!”
王導輕輕點了點頭,道,
“不錯,不但是非同小可,而且是關乎國家大事!”
庾亮濃眉一皺,道,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