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四十六章 百鍊成鋼

加入書籤

經過了那次作文競賽,視野開闊了許多,強化了自信,認識到了差距。

同時,我更深刻地認識到,農村與城鎮學校的差距。當我經過完小初中班教室窗外聽見學生悅耳的如鳥鳴的語言時,我就知道我們之間差別了。

他們有機會學習外語,我們就沒有那個條件學習全新的語言科目。也許受到那個所謂的白卷英雄的一句無知的話語

“不學ABC,照樣當接班人”的負面衝擊,我們便受傷害了。這不是我們一個班的事情,每個山區農村初中班也一樣沒有這樣的外語學習條件。

沒有外語學習機會,就將這個時間擠出來學習現有的課程。我不是對寫作有興趣嗎,那就多看些課外書報,提高寫作能力。

比同學們多個優勢,就是二哥在做鞭炮前必須購買或者收集一些報紙和廢書作為原材料,並且是大量的,我便從中選取一些自認為有用的極少部分先閱讀後供他們再使用。

這樣變廢為寶,達到了物能盡其用的效果。還聽說,那些正規中學還要上早晚自習,我們這個時候卻在家裡幹農活,做些家務,在與院子同伴做些”藏貓貓

“”戰國

“等趣味遊戲,鍛鍊了身體,活躍了馬伏山下的鄉間生機。家裡弟兄多,前面幾個都是因為各種原因沒有上中學,我能有機會,並且還讀得不錯,特別是這次出奇的比賽成績,讓父母哥子們把我當作苗子培養,成為大家庭光宗耀祖的希望種子。在這充滿農耕文化氣息的大山間,也許不只是我們這個大家庭如此。但有一個現象,我父親比大多數家庭更重視教育,至少比院子裡的童家認識強多了。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其實,在我們大院子裡,有一個榜樣,那就是上半院子的那位長輩子,因為讀了縣高中,現在才有機會在鄉完小任副校長,也才有格兒取到漂亮的做小學老師的漂亮妻子,也才有機會把老家房子賣了,在學校修房子,把二男二女全部遷到完小讀書,個個成績優秀。那長輩子的老大跟我是一起發矇的,剛讀二年級就搬到了街上,每次寒暑假回來,他跟我有說不完的話語,從他滔滔不絕的表達中,我明顯感覺到因為我們環境的差異便產生了我們之間在見識上的巨大差別。我們暗中把自己比作少年閏土,小名叫科的他便是迅哥兒。我暑假中,我這個少年閏土常常把他帶到稻苗青青的田坎上捉青蛙,找地果兒,在院子裡捕蜻蜓,在河溝裡摸魚兒,在草坡上採野果,聽鳥叫。我們在活動中建立了深厚的友誼。他帶著弟妹回老家度假,還常帶些糖果餅乾回來,跟我們小朋友分享,我們品嚐起來特別開心。我也暗暗地留一些放在衣兜裡,回家跟弟妹們嚐嚐。我從小把那長輩子一家當作我學習的榜樣,為了走出大山,我必須努力學習,爭取將來也做個人類靈魂的工程師,站在三尺講臺上,傳道授業解惑,那是多美的事情。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