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二章 助力地方
我們在大隊小學也會參加一些助力集體生產的活動,比如幫助豆地坡堰塘修築工程背土方,還有就是為學校所在地積青肥。
我們在學校附近採集一些容易腐爛變質的植物倒入水田中,為提高農作物產量貢獻出自己的微薄力量。
這個時候,最出力的要數副隊長姚金的兒子姚銘,他有一個優勢,就是早晚不需要割牛草,這些家務活由他輟學在家的姐姐姚蘇包乾,他只負責把書讀好就百事大吉了。
他天天早上在書聲琅琅中度過,可我們還在田裡地裡或草坡上割牛草,這是一般農家孩子上學前必做的功課。
受天資侷限,姚銘無論怎麼刻苦努力,成績都處在中等位置,上也上不去,下也下不去。
唯獨積青肥活動,他得到老師表揚的次數最多。每週評比一次,他基本上每週都是第一名。
就連體育委員王江也甘拜下風。這個表揚,為姚銘後來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初二時,班上成立團支部,學校負責團委工作的陶老師,是一個高中剛畢業的男教師,走路如風,說話快速,做事幹練,教初一班語文課,不足的就是愛打牌,聲音有些嘶啞,講課聲音不洪亮,影響了教學質量。
姚銘被任命為班上的團支部書記,要是以工作能力和學習成績論,他是不夠的,我是班幹部,從內心說,有些不服,要知道團支書與班長是平起平坐的。
無論怎麼說,他也是六爺的兒子,論輩分,還是我的叔叔輩,可那時人小,不明白這些,只知道都一個姓,估計有關係,所以就沒有反對的必要。
姚銘有個缺點就是有輕微的口吃,說話激動時,說起來不流暢,結結巴巴的,我們聽起來有些費勁。
但他有個優點,就是寫字認真,書寫工整,陶老師好些時候都找他去抄寫一些團隊工作的表格,他很樂意,也是老師的一種信任。
我們都放學回家幹農活,他還在幫老師幹事,六爺也打心眼裡開心,自己兒子總算有價值了。
我的年齡比姚銘大幾個月,所以就先加入團組織,當時六爺和六奶還不高興呢。
這個時候,自己的兒子姚銘不僅入了團,還當上了班上的書記,多麼光彩,六爺不再嫉妒我的學習成績了。
這樣一來,新的矛盾出現了,就是王江心裡不舒服,隊長的兒子只是普通團員,還要被副隊長的兒子管理,老團員被新團員領導,放在一個生產隊,是不好解釋的。
王江的年齡比我大些,還早些入團,是第一批次加入的,在讀初一就是團員了,當時班上沒有幾個團員呢。
我可不象他們兩家人想得那麼複雜,我一心想到,要把學習成績攻上去才是王道。
推薦升學的時代已經翻篇了,現在升學以考試成績說話,你書記不書記,到時候又怎麼樣呢?
誰笑到最後,還說不定。我也不想把社會工作攬得太多,耽誤自己太多時間和精力,是會影響學習的。
學習任務本來就重,文科理科加起來六大課程,有些書沒有課本,全憑手抄重點,還有那麼多家務要做。
在學校有一定名氣,在班上有一個學習幹部當起就夠我吃緊的,何必在乎那麼多虛榮的帽子呢?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