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603章 分化徐州 (第1/2頁)

加入書籤

劉備入徐州城之後,州牧府才掛白幡,傾刻哭聲一片,徐州民眾這時才知徐州牧陶謙已亡故。陶謙在民眾間享有盛名,全城亦處於悲痛之中。

“恭祖兄,弟來遲矣!”當陶謙收斂入棺後,劉備情真意切地上了一柱清香和吊唸了一番,聞者莫不傷心流淚,尤其是陶謙家屬,更是感動莫名。

其實可以理解,陶謙竭盡全力經營徐州,將徐州治理得物富民豐井然有序,到頭來死了也不敢發喪,這是何其的憋屈。只有在劉備來了以後,陶謙才獲得死後應有的尊嚴。

至於劉備和陶謙的友誼可追朔至當年諸侯聯盟討董之時。劉備,陶謙,孔融三人相處融洽,劉備獲益良多,三人也算君子之交,彼此可以託付生命的存在。

劉備在弔詞中追思彼此情誼,也承諾會照顧好陶謙的家人,並表示自己沒有霸佔徐州之意。這就讓徐州文武衷心敬佩。就算有些其他想法的人也不敢稍有逾越之舉動。

劉備安置好陶謙後事後,一邊召聚徐州文武商事,一邊令趙雲,張飛,顏良,文丑四將領兵五萬追襲曹操,配合在兗州作戰的呂布。

劉備約眾商議的意思很簡單,陶謙已亡故,徐州牧該由誰當。至於說什麼請示長安的小皇帝都是扯淡,在此亂世,在長安為西涼軍所控制的情形下,就可以由劉備一言決之。

“玄德公,除了你,這天下誰還可以主徐州。”一直對劉備好感十足的陳登,這時沒有半點身為當世頂級智者的矜持,十分直白地推舉劉備入主徐州。

“元龍言重了,我何德何能,豈能竊徐州此等富碩之地。”劉備知道此時據徐州,無疑如烈火烹油,於自己沒有半點好處。

可以預見的是,一旦劉備據徐州,天下諸侯必群起而攻之。到時劉備首尾難顧,必定得不償失,劉備自然禮讓徐州,悶頭髮展,悶聲發財才是最正確的舉措。

“玄德公差矣,今漢室陵遲,海內傾覆,立功立事,在於今日。彼州殷富,戶口百萬,公欲成大業,必據之為基方妥。”陳登再勸。

劉備笑了笑,搖了搖手,也不開口說什麼,就是不答應入主徐州。

“玄德公,徐州有步騎數十萬,一旦歸公所率,上可以匡主濟民,成五霸之業。下可以割地守境,書功於竹帛。若公不見聽許,我亦未敢聽使君也。”陳登猶不死心地勸諫著,隱約間有逼宮之意。

陳登如此希望自己入主徐州,不禁讓劉備想起歷史中三讓徐州之典故,以及陳登說過的一些話。三讓徐州是無法上演了,陶謙都已經死翹翹。

陳登曾這麼說:“說到家門嚴謹,德行俱全者,我最敬重陳元方兩兄弟。說到德行清高,如玉般潔白者,我最敬重華子魚。說到正直有義,嫉惡如仇者,我最敬重趙元達。說到博聞強記,才華橫逸者,我最敬重孔文舉。說到英雄傑出,有王霸之略者,我最敬重劉玄德。”

這是有人質問陳登,說陳登是個驕縱之人。陳登這些話的意思是,我陳登如此尊敬他人,又怎會是一個驕傲的人呢?只是其他人太過庸碌,不值一談而已。

也由此可見,陳登確實很敬佩劉備,認為劉備乃當世英雄。這樣一來,陳登極力勸說劉備入主徐州也就不突兀了。也許陳登存有私心,但是劉備必須領這份人情,不管異日如何,劉備都應該為陳登陳家背一次書。

劉備一念及此,笑道:“如元龍這樣文武足備,膽志超群的俊傑,也只能在古時尋求,當今芸芸眾生,恐怕很難有人及其項背了。”

“……”陳登一下子懵了,完全不知道劉備這話是什麼意思,難不成劉備以為自己想做徐州之主?還是說自己自作聰明?捧殺?反話?陳登真懵逼了!

陳登之才做一州州牧完全沒問題。可是這是亂世,陳登,或陳家都不夠格坐擁徐州。除非拜劉備或其他諸侯為主,再做這徐州牧還差不多。陳登相信劉備絕對明白這一點,才更加不清楚劉備為何稱讚自己起來?

劉備沒有再說什麼,只是對陳登以目示意了一下,轉首對曹豹說:“曹將軍,徐州城不失,全賴將軍也,不知將軍對徐州之主可有什麼說法,不妨講來聽聽,集思廣益嘛。”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