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二百零七章 準備出征 (第2/2頁)

加入書籤

基於大毛的戰鬥機工業基礎,生產微型戰艦的機體還是沒什麼問題的,這讓種花家國內的生產單位可以騰出更多的力量生產宇宙戰艦的艦體。

時光飛逝,很快兩個月時間過去了。

種花家凌霄殿上已經今非昔比,完全大變樣。

首先在面積上,已經擴大了千倍,由固定模板拼接的太空站已經達到幾十萬平方的面積,大概相當於燕京廣場那麼大,已經可以說是一個太空城堡。

固定模板拼接的地面上還固定著許多功能艙,這些功能艙就好像是凌霄殿上的房子,提供各種各樣的功能。

有的艙可以提供給航天員居住生活,有的艙可以做實驗,現在最多的是提供倉儲功能的倉庫。

凌霄殿的中央是一個特殊的功能艙,那是聚變發電機,方逐溪透過解析宇宙飛船的聚變引擎獲得聚變技術,與程甲院士製造了這臺發電機,用電磁軌道炮送上了凌霄殿。

而在地面上,更是開工建造了許多聚變發電廠,短短一個月內,種花家就實現了電能自由。

種花家的普通市民也收益匪淺,他們現在每個月用電費用被壓到極低,平均每個月只需十幾塊錢就能滿足用電需求了。

而在工業體系更像是打了興奮劑,各類機器根本不需考慮能耗的情況,各方面的產能都到達了最大化,使得種花家只有不想生產的產品,沒有生產不過來的產品。

宇宙飛船的建設進度也隨之進入了快車道。

首先聚變發電機在凌霄殿工作,徹底解放了人工智慧機器人的工作效能,此前由於能量不足,太陽能收集的能源只能保障幾十架人工智慧機器人全功率工作,前階段送上去的數萬家人工智慧機器人都是開工不足,大部分都處在封存狀態。

如今有了聚變發電廠,這些人工智慧機器人可以24小時不停工作,凌霄殿更是非常地改變著面貌。

有了聚變發電廠以後,方逐溪又結合人造生物圈技術專門設計一系列艙體,送到凌霄殿中組合起來,就成了一個大規模的可供人類生存的基地。

前期準備的5000名宇宙飛船船員陸續乘坐神舟飛船到達凌霄殿基地進行適應性訓練,他們將在這裡看著種花家第一艘行星級宇宙飛船組裝成功,並會第一時間到飛船中開展工作,並且駕駛飛船去和外星文明交鋒。

5000船員的人數有點多,光憑神舟飛船運輸壓力還是比較大,大毛主動提出幫忙也分擔了小許人員運輸的任務,直到微型戰艦成功建造出來後,運輸人員的速度終於快了起來。

微型戰艦可以用於宇宙港、空間站與星球表面之間的短途作戰,自然也可以往返運輸,原本的駕駛員設計是2人,如果用原版設計每次只能帶1人上凌霄殿。

但方逐溪對其進行了改進,增加了一臺引擎,又減少了其武器儲備系統,從而變成了可以乘坐4人的戰艦,每次最多可以從地面運輸3人到凌霄殿。

當然,乘坐這種戰艦方式上凌霄殿的一般都是久經訓練的戰鬥機飛行員,普通的戰士對這麼高速的戰艦還是有點難以適應。

方逐溪準備以後自己參照微型戰艦逐步開發出適合攜帶普通人上太空的飛行器,種花家人上太空將會是平常事。

除了宇宙飛船船員,還有幾百名宇航員將作為凌霄殿的常駐人員也被送上凌霄殿太空站,他們將作為太空站的日常管理者。

而且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凌霄殿太空站都會作為宇宙飛船的天空船塢,在這裡進行物資補充和人員輪換,那麼在凌霄殿有人員常駐就很有必要了。

當然,作為常駐人員,他們安全性也很高,隨著現在凌霄殿天空站面積越來越大,功能也越來越完善,有了聚變電站和人造生物圈技術,就算沒有地面基地的支援都可以長時間很好地生存。

而且常駐太空站的人員已經很少需要進行危險度較高的出艙工作,太空站上數以萬計的人工智慧機器人可以代替人類完成幾乎所有工作,而且天空站工作人員必要時還可以使用腦控技術控制艙外的機器人活動,完全可以不出艙就完成各項任務。

隨著時間推移,行星級宇宙戰艦的各項部件也逐漸完成並被超級電磁軌道炮送上太空站。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無數的蜘蛛形人工智慧機器人開始了恐怖的作業,在人工智慧的驅使下,它們數量雖然極多,但卻有條不紊地完成各自的任務,在人類面前展示了它們極高的工作效率。

隨著宇宙飛船各個部件輸送上來,凌霄殿的眾人和透過影片關注宇宙戰艦的地面基地人員驚訝地看到,在密密麻麻的人工智慧機器人工作中,宇宙飛船以肉眼可見的速度組建出來。

此前各個部件的建設用了兩個多月,但部件一送上來,只用了兩天的時間就組裝起來了。

大家再次真切地認識到人工智慧機器人在工業體系中的恐怖作用,其實在地面的各個工廠中都早已引入了人工智慧機器人工作,也深刻地改變了生產流程,生產效率直線提高,甚至是指數級的提高。

但那些工廠中只是某個產品、某個行業的體現,除了一線工人十分觸動,其他人的感覺沒有這麼深刻,而宇宙飛船的組建則不同。

這麼龐大的宇宙飛船,可以說是人類有史以來最宏偉、最複雜的機器,被上萬名人工智慧機器人用兩天時間組建出來,那種視覺效果簡直震撼人心。

這一幕如此驚人,讓所有看到的種花人都信心滿滿,即便是面對外星文明,我們也有一戰之力!

就算是對所有技術瞭如指掌的方逐溪,也對這麼快建成宇宙飛船感到一絲震驚,他能預估到各個生產工廠加班加點可以兩個月內陸續生產出來,卻沒想到人工智慧機器人可以兩天組建起來,原本估計最少要十來天的。

時間提前了自然是好事,方逐溪讓5000名船員上船訓練,並擬定出徵計劃。

同時,第二艘行星級宇宙戰艦也開始生產,有了第一次的生產經驗,第二艘宇宙戰艦估計生產速度可以更快,也許能和第一艘戰艦一起並肩作戰。

宇宙戰艦建成,方逐溪馬上向國家最高層報告,宇宙戰艦出征的條件成熟了,是時候出發解決那顆天外來客了。

作為特別生產組的組長,戰艦生產是他的任務,但戰艦出征就必須由國家來決定了。

喜歡學霸之科技孵化系統請大家收藏:()學霸之科技孵化系統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