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 強攻不進 (第1/2頁)
壽陽城基本就建的很高,旁邊還有天然的河流形成護城河,再加上有水泥加固,更顯得城高池深,比太原城更讓人望而生畏,炮營轟了兩日,打廢了十多門火炮,過半的負重輪都震裂了,也堪堪轟塌了一角城面,加上最脆弱的木門也被轟碎了,倒是初步具備了強攻的條件。
但趙毅還是沒捨得讓新民軍計程車卒在這裡填命。
正好楊中虎和錢鶴二人將滿達海戰死後留在在交城和清源邊上的清軍潰兵俘虜了八千餘人,當中抽調了一半人貶為太原官奴後,剩下的四千餘俘虜則由錢鶴帶隊押送趕來戰場。
趙毅命人給他們裝配鎧甲和圓盾,讓他們馱著沙袋和軍中用生木打造好的浮橋填河,見水流不減,趙毅又調了數千士卒去上游給河流改道。
四千多清軍俘虜彷彿工蟻,在新民軍的驅趕下,就地挖泥填袋,頂著箭雨和滾石,一袋袋的朝著寬達十餘米的護城河填埋沙石,填埋的差不多後,就將可以單獨銜接的浮橋鋪在上面。
而在清軍俘虜身後百餘步的地方,駐守著手持燧發槍的新民軍戰士,一旦城內有人衝出來清理河道,就會遭到他們無情的射殺。
看著攻城的條件隨著時間推移越來越成熟,戌守城牆的清軍就越發的慌亂。
十多米的護城河就好似死亡的倒計時,在被俘虜一點一點的填埋縮短,而上面的清軍只等眼睜睜的等著被填埋完畢,這中讓人沉悶的窒息感就愈發的真實。
在一番操作後的第三天,整個護城河終於搭上了最後一塊浮橋,前方已經是一片坦途,壽陽擺在新民軍戰士面前的最後一個阻礙,就是用百姓家中的門板拼湊而成的城門。
這玩意兒在火炮面前根本就和紙張差不多脆弱,反而有種欲拒還迎的嬌羞,給戰士們增加別樣的情致。
看著兩日前就被轟塌,並無法修復的一垛城角,清軍知道,即將迎來對面敵軍疾風驟雨一樣的進攻了。
隆咚隆咚......咚咚!
十多個赤著上身的新民軍士卒擂響戰鼓,趙毅的中軍令旗揮動,各部將領按照配合,開始整隊,準備朝著壽陽發起了進攻。
在那之前,還有一千俘虜扛著炸藥包充滿希望的朝著壽陽城下跑去。
新民軍的軍法官說了,在城下成功點炸一個炸藥包,就脫奴籍,可以從民也可以從軍。
想到這幾日命懸一線當俘虜的感覺,這些清軍俘虜便格外的用心和賣力。
“殺呀!”
他們趕在新民軍之前,手握著火摺子,扛著炸藥包撒開腳丫子義無反顧的朝城下趕去。
炸城不同於填河,填河面對的更多的是箭矢的威脅,而炸城要將炸藥包埋在城下,在這段時間裡不僅要面對守軍的箭矢,還有金汁、滾石和檑木。
這些都是會要人命的東西。
所以手腳越快的人,最後活下來的機率就越大。
“扔滾石,都攢在那裡準備下蛋呢?”清軍將領喝罵著神色恐慌計程車卒,迅速組織起反擊。
一個個粗糙的大石從牆上墜落,許多奉命炸城的俘虜根本無從躲避,就被砸死,腥臭的內臟和血液流了一地。
“轟......!”
接二連三的爆炸聲響起,碎石四濺,同時帶著巨大的震盪餘波,將城牆上的粉塵震得撲朔而下,但還是無法撼動這種堅城的根基。
見收效甚微,新民軍軍陣索性不等了,直接發出了進攻的命令。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