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六章 楚蕭的千古妙計,窮瘋了的百官,大明勳貴雲集岳陽! (第2/4頁)
一時間,滿朝臣子都紛紛開口勸解,特別是朱棣,他在經過了震撼之後也立刻說道:“小子!你千萬別胡說,楚蕭真能有辦法?”
這時朱棣臉上寫的就是不信兩個字,然而不知道為什麼在聽到李祺的話後,他心裡卻隱隱感覺楚蕭可能真有辦法。
沒別的,因為楚蕭帶給他的奇蹟實在是太多了,可是重建岳陽那不是小事,所以朱棣說什麼也不能信。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不過就在他也認為李祺是信口胡謅時,卻見李祺忽然倒頭下拜,隨後大聲喊道:“陛下!微臣沒有胡言亂語!回朝之前楚蕭他確實有言,他有辦法做到這一步。”
“只要能做到,我大明必然不用耗費一文錢,這是真的!”
李祺聽過楚蕭的計劃,所以他當然知道這件事大有可為,至於做法也很簡單,楚蕭的目的就是將後世修建碼頭貿易的方法,帶入大明這個國度。
只要能夠修建好碼頭,在沒有水賊禍亂的情況下全國商賈自然會蜂擁而至,到時候百姓甚至不用耕地那都能賺得缽滿盆滿,向朝廷繳納多餘十成的賦稅自然是九牛一毛。
至於如何將修建城池的錢財募集到,只要他說出這個辦法還愁滿朝文武會不掏錢?
楚蕭的辦法很簡單,說白了就是將後世那套以碼頭為主要專案的商業,搬到大明這個時代。
要知道岳陽本來就是魚米之鄉,緊挨洞庭湖不說又緊密連線以湖廣為主的四條大明水道,再加上運河這就是典型的碼頭城市。
簡單地說,岳陽的水路可以說是四通八達,從岳陽出發在走水路的情況下足以抵達大明任何一座城池。
在這種情況下只要建好碼頭,何愁岳陽不會興旺發達,至於前期投資的財力物力那會百般奉還。
但是李祺雖然瞭解這一點,滿朝文武卻絲毫不懂。
特別是朱棣,他深知道岳陽的貧苦,所以怎麼能信這番話。
然而李祺的語氣卻是如此的堅定,再加上楚蕭每次都是能在危急時刻力挽狂瀾,朱棣不信也想問一下。
於是朱棣沉吟了幾秒後,還是直接開口道:“楚蕭的計策是什麼?”
朱棣開口了,堂下的文武群臣自然不能再說話,也就是在這時,李祺索性將楚蕭的意思直接表達出來道:“回陛下!楚蕭的意思是讓滿朝文武勳貴,自願將錢財物力投入到重建岳陽城的事宜上,這樣一來國庫自然不用掏一文錢。”
這一次李祺說的很明白了,然而在場的勳貴聽完後卻都紛紛露出了索然無味的表情。
沒別的,如果說他們願意掏錢的話那之前還逼迫皇帝幹嘛?
“嘖...原來這就是楚爵爺的意思。”
“我倒是什麼好計策!原來是這樣!”
“哎!他闖了禍,還不是要讓我等老臣來擔當?簡直是小伎倆!”
一時間滿朝文物都開始喃喃自語起來,甚至是朱棣和朱高熾也都有些失望了,別的不說,要是能讓百官心甘情願的掏錢,那之前他們還著什麼急。
想到這,朱棣隨口說道:“楚蕭說的簡單,可滿朝文武誰有那麼多錢去投,最後還不是要國庫來填充?”
這番話說出來朱棣已經非常失望了,因為他很清楚滿朝文武的確有錢,可他們如何也不能心甘情願的拿出來。
然而就在下一秒,卻見李祺直接說出了兩個字。
“入股!”
入股?
聽到這兩個字滿朝文武都紛紛露出了疑惑的眼神,而朱棣也隨之看了過去,也就是在這時只見李祺忽然雙手抱拳,大聲說道:“陛下!楚蕭說的意思很簡單!”
“只需要滿朝的官員勳貴自願掏出錢糧來注資修建岳陽城,那麼投入的錢財自然按照比例來結算後期的花紅。”
“至於說,如何分錢...”
花紅?
聽到這兩個字在場的群臣都紛紛眼前一亮,因為他們非常清楚花紅是什麼意思,說白了就是投入一樣生意,然後當成乾股,到了後期有收益時就能分到錢財。
可是重建岳陽也能當成生意嗎?
然而就在所有人都露出不解的神色時,只見李祺接著說道:“陛下!楚蕭還說過,岳陽自古便是魚米之鄉,地勢非常得天獨厚。”
“簡單地說,岳陽東靠洞庭湖,又分別接壤湖廣的四條大明水路。除此之外,南接運河,北接渭水之濱,可以說岳陽就是大明最大的水路交通要道。”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