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225章 邙山之戰 (第1/11頁)

加入書籤

第二二四章邙山之戰

王洛芳走過來道:“延壽,現在不是說這個的時候,想想怎麼脫身吧!”

敬延壽冒出冷汗,咬咬牙道:“你進營門可被別人發現了?”

大桃看闃敬延壽說不出話來。

敬延壽氣得踢了他一腳。

“王叔,這樣,麻煩你進城去和李閔說,我同意他的要求,便是交換地點要在兗州。如果他不同意就算了。你多替我爭取時間,我帶著人先退走。”

王洛芳點頭道:“如今也只有這個辦法了。”

+++++++++++++

+++++++++++++

胡旻恭敬地站在桌前。

楚王接過奏本,道:“胡旻大人請坐。”

胡旻這才坐下。

楚王開啟奏本。

胡旻從餘光裡看到楚王手顫了下,他剛拿到奏本的時候表現得比楚王更厲害。荊襄地廣人多,雖經張昌做亂,可在襄陽王的刻意保持他,軍隊實力並未受太大損失,怎麼會一夜之間荊襄就變了天?!李閔從一個地方小諸侯一躍成為大宋板圖上舉足輕重的人物,特別是在鄴王秦王不臣之勢已顯的時候,李閔的作用越發大了。

楚王還算平靜地看完了奏本,將奏本遞給坐在胡旻對面的陸雲鶴。

對陸雲鶴這個人,胡旻心裡多少有些看不起。胡旻他自己在尚書省苦熬苦幹這些年,大氣不敢喘,大事不敢幹,大官不敢當,才做到了今天的位置了,吃了多少苦,受了多少罪,平什麼他陸雲鶴就能一步踏天!就憑几句酸文嗎?但是胡旻不急,也不氣,這些年他看過太多人跳得高摔得重,這也是他這些年一直待在尚書省公房裡不出來的原因,即便到了現在的位置上,胡旻還是如同以前一樣,多做事少說話。他心裡明白,不論誰當天下,總要有人幹活,難道那個爭天下的人是為了讓自己吃苦才爭天上的?不論是鄴王還是秦王,到後來還是需要他胡旻的,像陸雲鶴這種人,他見了太多了。

楚王道:“胡大人,這個‘委員會’是什麼官?小王我怎麼沒聽過?”

胡旻看向陸雲鶴道:“陸大人是從江左來的,與荊襄不遠,想必知道其中關節。”

陸雲鶴將奏本送回,道:“下官雖是從江左來的,可從未聽說過什麼‘委員會’,多半是李閔生造出來的官位。胡大人,你那裡還有什麼訊息?”

胡旻道;“除了這件公文就沒有別的。”

楚王道:“陸先生以為呢?朝廷應該怎麼應對?”

陸雲鶴捋了捋短鬚道:“從公文裡說的看,李閔應該是已經將襄陽王殿下控制住。”

胡旻心道:他還真敢說這話,這不是明目張膽將朝廷的皮扒了?

他偷眼看向楚王。楚王反應不大。

陸雲鶴接著道:“從公文裡的名單上看,李閔已經將荊州各大世家都放在裡頭,只是不知道有多少人響應。李閔畢竟只是個未及冠的少年,又沒有族人幫襯,很難服眾。他所依仗的無非在就是手下的軍隊,一旦李閔在軍事上戰敗,如今的局勢就會一大變。”

楚王道:“陸先生所說極是,那麼朝廷應該先穩住他了?胡大人你以為呢?”

胡旻道:“李閔民務上所用的無非在是房無忌,這個人我也見過幾面,確實有些才華,但他沒從擔任過民務官吏,能不能把繁雜的民事處理好,實在是個大問題。若是像陸大人所說,也不失為一個方法,只是若對李閔姑息,難免會讓外人以為朝廷虛弱,趁勢而起,那時有幾個李閔就不好說了。可若是不按陸大人所說,朝廷如今真是沒有辦法集結多餘的糧食兵馬,北方西方兩面的壓力太大。還請殿下定奪。”

楚王拍桌子道:“都是秦王!若不是他,朝廷怎麼會到如今這個地步,只希望琅琊王到了徐州之後能有一些做用。”

提到琅琊王,胡旻就有話要說了,可是看見楚王和陸雲鶴兩人滿懷心事的樣子,他並沒有說出來。皇家的事還是由皇家自己解決,胡旻他一個管家老臣還是不參與到其中的好。

“殿下!”一個黑衣人從屏風後轉出來。

楚王皺了下眉。

胡旻聽過檢校府已經投到楚王坐下,這還是第一次看到檢校府的人給楚王送情報。

楚王接守情報看了兩眼,臉上略再出驚恐的表情,隻日一眨眼的功夫,但還是被胡旻看到了。

楚王將紙疊好,放回袖子裡,道:“秦王的先鋒人馬已經出潼關了!”

陸雲鶴吃驚道:“這麼快!”

+++++++++++

+++++++++++

倚丘而建的一座小城上半截戰旗在風中抖動,殘陽裡裹好傷口計程車兵三三兩兩倚在一起,遠望出去,城下是數不清的屍體和蠕動的傷兵,淒厲的嚎叫聲如同驚馬在平原上狂奔,衝到人的心裡,衝到人的四肢,沒人動一下,都在看著他們,也許在不久的將來,他們就是其中一員。

張季馳沒想到一座小小的縣城會這麼難打,一下午的功夫秦軍已經損失了一千多人。讓僅一萬人的先鋒軍損失十分之一,已經是很讓人吃驚的事了。按著張的想法,應該繞過去,直取東都才是,可索方偏不。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