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一章 應烇有點小聰明 (第1/2頁)
因此應烇的表現可圈可點。
先不說沛王怎麼死的,沛國乃是大國,盤亙在河南東部、安徽北部、山東南部、江蘇北部這麼寬闊的平原上。
妥妥一個漢朝梁國。
不搞事倒也罷,一旦搞事破壞力驚人!
並且,走沛國,應昭能在最短時間直插滎陽,只要打下敖倉,別說洛陽,就是這個天下,應昭大可去得。
要知道,這會兒的黃河支流眾多,馬上開春,春汛一來,黃河支流、淮水、都可以行動了。
沛國就卡在這裡,誰能得到沛國的支援,誰就能很輕鬆的獲得戰場主導權,和未來數年鏖戰的軍權。
但,應烇可能忽略了一點,那就是,應昭壓根沒考慮過直接走沛國入洛陽。
他要的是,掃一遍天下。
與其讓下邊人去監督整頓,不如自己直接北上。
“來人,傳旨,命令應煥於沛王死亡之地招魂祭祀,並於南京守孝。等之後朕打下了沛國,便立他為沛王。
之後命令劉安、徐志各領兵一萬,入沛國境後,就地分田,編戶,建立鄉鎮。
所有土地,國有化再分配。”
應昭冷冷的說,既然這個小子要兩頭下注,那就下唄,自己不跟,看他怎麼辦。
“餘下所有軍隊北上,最快速度進入山東,沿途所有州郡,改為府縣,國有化土地後穩紮穩打,儘快將江東省立起來。”
應昭快速的應對了。
沛王應烇一邊等待兩方訊息,一邊對內重拳出擊。
結果剛剛返回沛縣,開始整頓應熠母族勢力的時候,南邊宿縣傳來訊息,應昭的一個主將徐志,包圍了宿縣之後,一邊勸降,一邊就地分田土,遷徙士族進入合肥府。
宿縣被劃給了安徽,士族要麼北遷,要麼遷入省治,這是應昭的決斷。
但同時也讓應烇臉色凝重,應昭果然是不打算隨便的談。
如果不能立住棍,打一場,就別想要簡單的從應昭手中拿到利益。
於是應烇經過深思熟慮之後,第一件事,將沛國西部土地,全部分給其他哥哥和他們的子嗣,應煥有長子叫應路,今年八歲。
應烇同時向長安、南京朝廷奏表。
請立應路為王世孫。
然後自請降號為商丘侯,並請沛王應九元諡號。
姿態做足之後,應烇以王叔的名義輔佐應路執政,實際上是控制了一個傀儡,然後大封自己的手下,給他們安排去自己那群哥哥、侄子的門下,當長史、主簿等等各種官職。
從而用了不到一個月,就把整個沛國整合了。
應昭人已經抵達淮安,前鋒進入泰山郡,正在聯絡山東的侯莫陳悅的部隊,儘快匯合組建山東省方面軍,配合完成本地的土地國有化。
而這才下船,就得到了沛國最新的動向,不由得對應烇刮目相看。
本來以為只是一個不諳世事的小子,沒想到他居然反應這麼快。
先是自降尊號,接著扶一個傀儡,給自己退路都碼好之後,同時對兩翼進行交涉,透過一堆傀儡和利益再分配,快速完成沛國內部的整合。
之前,沛國內部還因為他大肆清洗關東世家而恐懼,擔心應烇也會幹掉他們。
而現在應烇不僅不幹掉他們,反而送給他們利益,雖然只有一點,但無性命之憂的他們能不欣然接受?
完成整合之後,應烇一邊擴軍,一邊對洛陽喊話給錢給糧,一邊對應昭喊話,我不是都是被逼無奈,實在是因為應煥人去了南京,事態發展太過不穩定,我為了咱們老應家的江山社稷也是操碎了心。
只要您老人家將應煥放回來,我立刻退回去當商丘侯,絕對不僭越。
當然,說不僭越,就真的不僭越了?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