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一二章 一代新將換舊將 (第2/2頁)
在西部戰場,吳璘久居川陝,深知這片土地上的一草一木,他沒給金軍任何機會,死死的守住了入蜀的每一道關口。
中部戰場的成閔部隊已經打到了蔡州今河南汝南),勢如破竹。
完顏亮迪古乃)想挽回戰場上的劣勢,唯有依靠手裡這支大軍,渡江作戰。
金軍就要渡江的訊息傳到南宋朝廷,引起了不小的恐慌,不少大臣都準備攜家帶口逃跑。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趙構知道後,也沒有阻攔,他苦笑道:“讓他們去吧,揚州遭難時,沒讓他們提前跑,死了不少人。”
宰相陳康伯則把家屬留在了臨安城裡,還嚴令百官沒有命令不得出城,趙構跟他商量:“如果再過一天敵軍還未退兵,就讓百官自去逃命吧。”
陳康伯堅決不同意,當面燒了趙構的御批,還力勸趙構御駕親征,去前線督師。
賦閒許久的太傅、曾跟劉錡並肩作戰的楊存中也不同意趙構自亂陣腳的做法,他贊同陳康伯的建議,建議趙構御駕親征。
“今日之事,有進無退,進為上策,退為無策。”接替的杜莘老的殿中侍御史吳芾音福)也積極主張趙構要有進取之志。
趙構有著多年逃跑的經驗,但是這次,他選擇了正面應對,他同意主戰派的意見,決定去長江前線激勵士氣。
得知兩淮失守,大臣們都在討論如何躲過這一劫,皇子趙瑋沉不住氣了,他立即主動請纓,要求帶兵去打先鋒。
自古以來太子親自帶兵出征的,很少有好結果。
太子出征,如果打敗了身名俱毀死路一條,即使逃回去,又該怎麼處罰呢?太子要不要讓個位?
即使打勝了也沒任何好處,因為再沒有加官進爵的空間,除非皇帝讓賢。
漢武帝因懷疑自己兒子領兵造反豪不猶豫殺了太子,李淵因為沒手握兵權被李世民逼的被迫讓位,唐玄宗李隆基因為沒有兵權被迫殺死楊貴妃且讓位兒子當無權的太上皇……
古代帝王都知道天下人覬覦自己的皇位,有野心的太子更是如此,為了防止大權旁落,一般都不會讓太子領兵。
但三十五歲的趙瑋還是太嫩,沒有政治經驗,他以為帶兵出征是給趙構分憂,卻不知道此舉將他推入了萬劫不復之地。
危急時刻,趙瑋的老師史浩立馬出手,告訴了他這麼做的嚴重後果,趙瑋有如五雷轟頂。
史浩深吸一口氣道:“為今之計,只有痛心疾首向你父皇認錯,方可挽回危局。”
“老師,我應該怎麼做?”趙瑋急切的問道。
史浩親自為趙瑋起草一份奏疏,向趙構深刻檢討,表示願意跟隨趙構去往前線,日夜擔任警衛工作以盡孝道。
正在氣頭上的趙構看到趙瑋的奏摺,心道孺子可教,這才慢慢消了氣。
有不少居心叵測的大臣向趙構建議讓趙瑋當大元帥帶兵去前線,或者讓趙瑋留在臨安監國,都被史浩給巧妙的化解了。
趙構既然願意親征,自然要對前線的部署做出調整,首先就把誤事的王權給撤了,由李顯忠接掌淮西軍,劉錡也被罷免,他的淮東部隊由成閔接管,而成閔的中部戰區轉由吳拱主持。
成閔是韓世忠的部下,吳拱是吳玠的長子,李顯忠的故事則堪稱傳奇。
李顯忠原名李世輔,出身西軍將門,南宋初年金軍攻陷延安,他和他爸李永奇被俘,不得已歸降了金軍。
正好劉豫的偽齊政權建立,金軍讓李顯忠率領延安兵馬去幫助劉豫攻打南宋,臨行前,李永奇告訴李顯忠:“有機會你就南歸大宋,不要管我的安危。”
李顯忠到了開封,劉豫任命他為南路鈐轄,相當於南部軍區司令,但他人在曹營心在漢,一直不忘父親的叮囑,時刻尋找機會南歸,他三番五次派人南下聯絡趙構。
之後他一直在蟄伏,想為祖國立一件大功。
喜歡大宋中興傳請大家收藏:()大宋中興傳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