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8章 傳承 (第2/2頁)
他們願意跟著,李牧遙當然不可能拒絕,他巴不得自己被換掉,免得被人拍來拍去的,沒一會兒安生時候。
但事情推進到這一步,他必須硬著頭皮服從安排。
這一次的睦鄰節,白曉星是打算完全復原最古老的節日儀式的,但為了拍攝效果的連貫性,她把許多本該事先就做好的準備工作都安排在了當天。
於是有些環節難免就得“擺拍”一下了。
比如取聖水這一塊,他們前一晚已經事先準備好了幾口大水缸裝滿泉水,只留一口小水缸用來裝今早新打的泉水,於是他們往返了兩三次裝滿小水缸,湊足了這一環節的鏡頭就收工了。
煮粥的場所設定在老人會所在的村部大院,村裡的其他的青壯年已經在院子角落搭好了幾口大鍋灶,每一口鍋都有一米的口徑,大鍋兩側的鍋耳上都掛著帶有祥雲寺元素的裝飾,用來祭祀的聖粥就在這些鍋裡完成。
院子的另一側的石碾子上鋪著一層帶殼的穀子,李牧遙要和查理一起推動這尊石碾,磨出聖粥的主要材料——小米。
因為自古以來,穀子是玉簪村村民傳統種植的主要糧食作物,是時至今日也要大量食用主要食材。
煮粥光是需要的米就得是幾百斤,村民也是事先都已經準備好了的,李牧遙和查理做這些,還是為了拍攝的延續性,配合團隊擺拍復原了這一環節。
鏡頭轉到院子的另一邊,於瑤和石海亮開始帶著一夥人燒水、洗米。
幾百斤的米全部清洗乾淨的陣仗不可謂不大,他們將燒好的熱水兌溫倒進空缸裡,用葫蘆製成的水瓢反覆淘洗,洗去浮皮,沉澱砂礫,反反覆覆直至沒有雜質。
接下來就由李牧遙將洗好的米逐份倒入鍋中,然後加入玉簪村八寶米和祥雲寺八寶果。
八寶米選自本地產的八種雜糧,八寶果是去年秋天果子成熟時村民曬制的果乾,都是用來調節粥味的小料。
等到這些準備工作就緒,就到了老人會的諸位德高望重的老人來舉行點火儀式。
這個習俗來源於村裡蒙古族的祭火儀式。
蒙古族崇拜火,視火為生命與興旺的象徵。他們敬火為神,過去在草原上吃飯前首先要用奶酒敬火。這個習俗在睦鄰節產生之後便與它融合為一體,老人們人手拿著一捆用紅、藍、綠三色彩綢條捆成的幹枳機草,點燃的同時一起唱誦頌揚火神的讚美詞。
這一環節是由白曉星帶領著老人們完成,當他們身著老人會的蒙古長袍,莊嚴肅穆的站在鍋灶前的時候,院子裡所有的人都停下手裡的活計,站在他們的身後。
白曉星為了完成這一儀式,特意向老人們學習了頌詞。許多人都覺得她的加入略顯荒唐,因為她的形象與老人會實在是太不協調了,可當她認真而莊重的完成這場點火儀式時,清亮的嗓子伴著諸多渾厚的聲音響徹院子上空,四周的山谷彷彿都開始應和他們的讚頌,深沉的伴唱著。
百年的儀式散發出了新的活力,古老的文化終於得到了傳承。
喜歡老街小飯館請大家收藏:()老街小飯館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