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435章 善後事宜 (第1/3頁)

加入書籤

“陛下,白川該如何處置?”

誰也沒有想到,白川竟然被自己最信任的部下所出賣,輕輕鬆鬆的就成了階下囚。

不過,怎麼處置他,又成了一個大問題。

杜讓能幾經考慮,最後也沒有一個結果,只得找李曄討個方法。

李曄不假思索道:“儒門最講究氣節,白川被擒是因為手下出賣,這其中還有他的學生。

被擒之後,白川連自殺的勇氣都沒有,一個勁的哀求饒命。

現在是該說的他都說了,不該說的也說了一遍。

試問,這種毫無廉恥的人,還有折騰的必要嗎?

先把他的罪狀公佈天下,過幾年再把人放出去。”

儒生最喜歡叫囂“成仁取義”,可事到臨頭,不是“頭皮癢”,就是“水太涼”。

即便有慷慨就義的,還多半是傻愣愣的人物,除了往房樑上一吊,或者找河往裡蹦之外,根本就沒有辦法。

要想這種事不再發生,就得保持唐人身上的血性,前提就是淘汰儒門。

杜讓能道:“陛下,難道儒門真的沒有存在的必要了嗎?”

儒門到底延續了1000多年,在民間已經有相當的影響。

如果將它驟然除去,恐怕會引起混亂,甚至會讓一些邪教有機可乘。

到那個時候,恐怕又會鬧出黃巾起義之類的事。

李曄道:“各郡州縣,要把基礎教育提到最重要的位置上。

一年考核不達標,主管官員全部免職,並追究責任。

兩年考核不達標,郡州縣主官通通免職,並追究責任。

朕說的責任,可不是罰點款就可以解決的。

把那些犯官全家流放的流求、隴右、嶺南等地。

如果到這兒,當地的教育還沒有起色,那他們也就沒有活著的必要。”

杜讓能聽了,擦了一把頭上的冷汗,說道:“臣領旨。”

朝廷一勝再勝,李曄的權威也越來越重。

平常和顏悅色還好,一旦神色凝重,就會讓人生出喘不過氣的感覺。

杜讓能有好幾次,竟然嚇得汗流浹背。

回去好久,心情才平復下來。

李曄道:“朕知道這樣的安排,會造成極大的浪費。那些地方官員,為了保住自己的地位和前程,絕對會幹出一些激進的事情。

但是,大唐已經暮氣深重,再不做出一些激烈的變革,也只能江河日下。

那些蹦出來的反對者,朕不管他們出於什麼目的,全部給我抓起來,全家流放到邊遠地區。”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