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二章 晉陽之約 (第2/3頁)
這樣的處境之下,聯軍自然有些舉棋不定。
而官軍因為河東、朔方的淪陷,上下也未免有些人心惶惶,安定人心,整軍備戰也同樣需要時間。
除了擔心損失過大之外,聯軍還有一個急需解決的問題。
那就是此戰過後,若是真的奪取了京畿,那麼關中也多半能乘勢而下。
大晉朝廷也就只剩下半壁江山。
北人不善水戰,想要短期內南下一統江山幾乎是不可能的。
更大的可能是,劃江而治。
到時候江淮以北會落入聯軍之手,大晉朝廷無論是衣冠南渡,還是江南士族推舉一宗室出來掌控局面,短期內都無法跟聯軍相爭。
那麼江淮以北的地盤,和此戰過後的利益,如何劃分呢?
這個問題如果得不到解決,拿不出一個令各方都滿意的分法,這仗也就打不下去了。
所以在吳藥師先提起話頭之後,留只哥也立即會意。
“毗沙門大汗,邀請齊王和燕王兩位殿下,往晉陽一行,共商大計。”
十日之後,從朔方趕過來的北境大汗毗沙門,以及代表青唐大君而來的青唐王爺拓跋犍,加上齊王、燕王,以及“獻城有功”的唐王趙宣汶,眾人匯聚在晉陽,共商大計。
趙宣汶更是在宴上說道:“天下英雄,皆在晉陽,此千年未有之大氣象...”
而這場英雄會,最終經過十幾日的唇槍舌戰,才最終統一了意見。
日後史家稱之為“晉陽之約”。
其中,北境的金帳汗國分到了河東、朔方的全境,以及關中的延、慶等州。
燕藩得到了河北道和青兗道全境。
河西、隴右,蜀中,以及關中的涇州、秦州、鳳州等地歸於青唐。
齊王將成為大晉的新皇帝,統攝關中大部分地區和京畿道。
燕藩仍舊會對齊王的新朝廷稱臣。
幾乎是將江淮以北拆的七零八落。
關於出兵方略,也一併商議妥了。
河陽方向,北境會繼續留下十萬大軍,等於是在京畿道上面懸了一刀。
而燕軍則東進,攻略河北。
北境大軍主力會同青唐大軍,總計五十萬大軍合攻關中。
先破關中,等到燕軍拿下河北,在合圍京畿。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