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四百九十六章 廓清寰宇 (第1/2頁)

加入書籤

雍和二十三年,曹操佈告天下,要姬溪會獵襄陽,雙方各盡全力,一戰定天下歸屬。姬溪即刻響應,定於七月初七,決戰襄陽。

自曹操佈告天下始,只有三個月的緩衝時間。在這期間,曹操和姬溪在做著相同卻截然相反的事情。

曹操有六十萬兵馬,可他還在增兵。

姬溪只有五十萬兵馬,可他卻在減員。當姬溪的減兵詔書公諸於眾後,天下皆知,世人皆驚,繼而,是發自肺腑的敬佩,饒是曹操,都仰天長嘆:“吾不如桓德也。”

姬溪的減員詔書只有三條:其一,家中獨子者退伍。其二,年滿五十者退伍。其三,年不滿二十者退伍。

由此三條,姬溪的五十萬大軍驟減十萬,但也因此三條,姬溪的四十萬大軍凝聚成了一股繩,四十萬戰士,具皆願意為姬溪赴刀山下火海。

六月中,姬溪四十萬大軍出汗中,達襄陽,同期,曹操七十萬大軍自各地匯聚,入荊州,抵襄陽。雙方各自佈陣,綿延數十里而不絕。

兩軍陣圓處,矗立著一座高達百丈的高臺,其是由曹操所建,之所以見此高臺,只為了和姬溪喝最後一頓酒。

七月初七,天高雲淡,風朗氣清。百丈高臺東西兩側,上百萬兵馬整裝肅立。

姬溪下馬,由趙雲作陪,只此二人,緩步走上高臺,在高臺上,見到了已經鬚髮皆白的曹操,已經肅立在曹操身邊的典韋。除此二人之外,這方圓數十丈的高臺上還佈滿了鼓樂歌舞,與這殺伐戰場中,點綴了這抹琦旋。

不可缺少的,是東西兩側的兩面巨大的戰鼓,它們將引導著這場決戰的走向。

曹操迎來,姬溪快步走上去,二人執手,對視一眼,繼而不約而同的爆發出了酣暢淋漓的笑。

曹操狂笑曰:“桓德,今日之戰,可置史冊否?”

姬溪亦狂笑:“前無古人,後無來者,念古今之悠悠,今日之戰當置首耳。”

曹操:“甚妙,甚妙,有此一戰,我死而無怨。”

姬溪:“不論勝負,孟德兄都是我姬溪最敬佩的一人。”

曹操:“哈哈,愚兄恭受。”

“既如此,開始吧。”

姬溪和曹操猛的大喝:“擂鼓,戰!”

鼓聲,由趙雲和典韋躁動,傳下高臺,傳入上百萬戰士的耳中。殺伐,起於微末,漸於狂野,血與火,隨之綻放,日和月,難掩其採。

這是一場世紀大戰,這是一場決定江山二百年歸屬的生死之戰,而引導這場戰爭的兩個人,卻談笑風生的渡過了這一戰,渾然不理會高臺之下的屍山血海,他們訴著往事,談著前塵,表述了自己對未來的幻想,憧憬著這一戰結束後美好的未來。

誰能知道,他們急不可耐的發動了這場戰爭,但內心深處,他們卻早已經厭煩了戰爭,他們的急不可耐,不是對江山的急迫,而是對死亡的急迫,或者說,是對重生的急迫。

不破不立,破而後立,不打這一仗,天下永無寧日,所以,這一仗必須要打,且要儘快的打,打出個朗朗乾坤。

整整七日,姬溪和曹操在這高臺上整整待了七日,一起吃,一起睡,甚至是一起方便。他們談了許多許多,談的不亦樂乎。便在這般的其樂融融中,大戰結束了。

當姬淵渾身浴血的第一個衝上高臺,繼而高臺上綿綿不絕的湧上姬溪的戰士時,姬溪和曹操都知道,戰爭結束了,贏的是姬溪,輸的是曹操。

姬溪站起身,環眼掃向姬淵及衝上來的將士,喝道:“孟德兄當面,不可造次,退下。”

姬淵不應,駐刀立在當場,而其餘人等卻不敢絲毫有違,即刻退下了高臺。姬淵雖然留下了,但姬溪也不好說什麼,便不加理會,默許了姬淵的留下。

轉向曹操,姬溪抱拳一拜,說:“孟德兄,承讓。”

曹操的表情波瀾不驚,他的內心也極為的平靜,其呵呵笑著,說:“甚好,甚好。”繼而,站起身來,邁步向邊緣走去,似是要驗證姬溪所言的真偽。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