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6章 僵局 (第1/4頁)
第176章 僵局
屋漏偏逢連夜雨,劉和陷入僵局,北方的軍士還不能撤,一撤就容易崩塌,致使公孫瓚信心再起。
而西側的焦和亦是病亡,青州軍被公孫瓚收斂大半,其更是任命單經為青州刺史,搭配張津共分青州。
張津亦是看清形式,其又非焦和那等連黃巾都對付不了的庸主,自是暫時暴急而起,順勢攻伐劉和下游戰線。
而那張津唯獨不該做的就是出兵徐州想要蹭點資源,致使打不過袁術的陶謙暫時震怒,憤憤出兵伐之,再陷兵于徐州,致使劉和勉強獲得喘息。
“此局如何看!”
“此戰難矣。”
審配面如死灰向前訴說,隨即講解其其的見解,可尚未說完就被田豐打斷,田豐有言道。
“冀州勉強收復過半,兗州不能再有失,吾等被逐出山陽昌邑濟陰郡,僅有谷城臨邑可守,絕不可再失,再失將會致使孔融張邈之輩做大。”
“唯獨好在張津暫時兵力撤出大半,要不然四方皆敵,此戰難矣,眼下兗州冀州兵分兩路,關鍵還是公孫瓚張邈,孔融張津暫不足為憂慮。”
“可遣將鞠義迎戰北方,速戰速決,遣將閻柔安定張津速入青州,以張燕號令為尊,調動青州黃巾,再亂青州,讓那張津無力出兵其餘地,那張津可破。”
“至於主公則率領顏良文丑留鎮饒陽,時刻準備馳援鞠義,剩餘張合高覽二將,一主一副統帥軍士,迎戰張邈,至此此戰可謀奪先機。”
“如若能再陣斬敵將公孫續,奪取武垣,那後方的公孫瓚,勢必不敢再輕舉妄動,屆時重奪兗州昌邑,逼迫張邈逃離後,那就可再攻北方,謀取幽州全境山河。”
“哪怕不成,半數幽州,獨霸冀州,再侵入青州,三軍分列,可成霸主帝業,但...”
“多少有些難矣。”
“田豐可回鎮鄴城,都督四方糧草軍事並養傷,審配隨軍出青州,吾隨主公留鎮此地,協同鞠義大將安定前方,沮授則為統帥再令一軍,協助二將出兵兗州,至此,對付孔融張邈都有了,二者可順勢分配,決定誰去應對哪位。”
許攸上前,以大軍師之法,就此出謀劃策,隨算不上絕佳,但也別無他法,雖可能時間久些,但只要熬過最艱難時刻,那劉和還是有資格獨霸四州!
哪怕時間再久,也值得劉和一搏!
至於先前壺關遺失的五千部足,劉和對於許攸已無責罰之意,而論功行賞還是要的。
“即刻加封田豐為鄴城令,總督吾部下軍事糧草,沮授為山陽太守,張合為泰山太守,高覽為鉅鹿太守,總督南方軍事。”
“加封鞠義為河間國相,許攸為幽州牧,閻柔為渤海國相總督東線軍事,張燕為青州牧,總督青州事宜,顏良為上陽太守,文丑為涿郡太守,以求定涿縣以安四方,定薊縣以安天下!”
“臣等感激主公恩賜,謹遵主公調令,誓為主公攻城拔寨,奪取四方天下,為主公立足河北河南奪取生宕機遇!”
許攸當即恭敬說道。
其為既得利益者,自是滿心稱讚,而四方大將張燕等皆是滿意,閻柔得獲渤海國相雖官職不大,但總督東線軍事足以看出其在劉和心中的重視,可謂是張燕雖為合夥人卻只得虛名,只能憑藉原始股份分配股權,卻無掌兵的能力。
而閻柔雖股權不多,但卻獨掌公司大權,這就是親信的力量,其堅信早晚能夠上位。
而隨著時間發展,能力稍遜一籌的張燕勢必會被逐出核心層,至於青州牧此職能否保住,那也是個問題。
其餘眾人一戰成名,自是對當前的賞賜都頗為滿意,唯獨一人除外。
那就是出力最多,又曾經可稱諸侯,坐鎮一方,殺的此戰功勞最大的鞠義,心中自是不滿。
國相雖名義等級高,但終歸只是國相,上還有封國之王,自是比不過所謂的大權獨攬的太守,而河間國雖大,但其在心中總覺得自身應該拿的更多。
心中多少存有一絲不快。
例如同樣是代軍入夥的張燕,明明毫無建樹,功勞所甚無幾,但其可遙領青州牧,只要青州拿下,其就是一方絕對霸主。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