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176章 僵局 (第3/4頁)

加入書籤

襄陽蔡氏,雖同為四大家族,但。

“吾兒吾想遷治所於襄陽,不知可否。”

“吾父大可一試。”

“那就以前方混戰為由,前往襄陽進行督戰,名義督戰,實則暗通款曲,結交蔡氏,另建新都,孩兒與母提父留鎮江陵,以安蒯良之心。”

其子孫權少年天才,堅定的昂起頭顱,絕不想任由蒯氏拿捏。

“好!”

“吾明日即刻就辦。”

翌日。

孫堅以前方戰事吃緊,袁術敵軍隨時可能入侵為由,統帥三千精銳,帶領大將出徵,先屯於新野,後屯回襄陽,暫時大行土木,無回防江陵之意。

有人問則說,堅城襄陽,以據守北方強敵,抗衡袁術宛城,尚未到同袁術開戰的時刻,但我方絕不可不防。

至此。

蒯良的統治逐漸降低,而蔡瑁領兵能力不俗,逐漸兼領軍中要職,其女許以孫堅之子孫策。

視為姻親國舅。

蔡瑁的身價陡增,逐漸同蒯良形成勢均力敵之勢,但蒯良怎可甘心,堅決不放孫堅妻兒老小,孫堅無奈只得請蒯良蔡瑁與江陵同宴。

席上不知達成何等條件。

蒯良獨領南郡太守,蒯氏族人兼領長沙太守,而蔡瑁則遙領南陽太守,將治所遷至襄陽,蒯氏獨具襄陽內政,蔡氏獨攬荊州水軍。

而孫堅則勉強獲取自治權益,讓其子孫策勉強得任江夏太守,需要時刻敵方西側袁術,荊州其餘三郡武陵零陵桂陽被龐氏黃氏以及其餘小族分配。

眾士族皆以蒯良馬首是瞻,更以蔡瑁為荊州都督,孫堅看似輕易,實則環環相扣,勉強解開一角,但。

大權難以全掌。

其心中多有不快,雖為一方至尊,奈何深受掣肘,其子孫策不知詳情,樂的其中,獨掌新野大軍,又攬江夏軍事可謂登峰造極。

其號更是響徹荊州,人稱小霸王!

而孫堅越想越不爽,想要打出一場仗來消耗世家根基,增加自身軍隊實力,從而達到一種平衡,政令能由己出,而非受制於眾士族。

其仔細鑽研,察覺益州或可。

引進益州士族,來抗衡荊州體系,或者揚州士族,來抗衡荊州體系,這孫堅陷入猶豫。

而孫堅陷入猶豫之時,那遠在益州的劉焉亦是震怒,其雖未出兵漢中,但漢中卻出兵益州!

其中為首者自是呂布呂奉先!

其在涼州戰場上吃了虧,自是不甘心屈居於區區漢中,其要的諾大一州,實現世襲罔替之州牧。

而這。

涼州顯然不成。

那這益州何嘗不可!

其乃大漢涼州牧新晉徵東將軍溫侯,比起區區益州牧劉焉分毫不差,為何不能取這益州!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