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三十八、無關風月 (第2/2頁)

加入書籤

樓下的湖水中荷葉還沒有敗,在秋風中翻動溫柔的漣漪。岸邊有悠閑的遊人,水中有煙花女子坐著小船,悠悠地唱著小曲兒。宣德含笑撫摸著柳雲若放在桌上的左手,道:“果然這裡是你故鄉,朕看你一回來,比在北京快活百倍。”

柳雲若輕輕一笑:“八年前離開南京北上,就知道再難回來。但是每到下雨的時候,就會想起小時候,我家的門前有一棵大梧桐樹,雨水打在綠色的大片樹葉上,會發出聲音。還有暗淡的城牆,覆蓋潮濕濃密的青苔和爬藤。一到夏天四處都在唱採蓮曲,荷葉羅裙一色裁,芙蓉向臉兩邊開。亂入池中看不見,聞歌始覺有人來……”

宣德望著樓下碧水連天,感嘆道:“朕雖不是南京人,但也是在南京長大,剛到北京時,聽著那硬生生的說話口音,春天裡風沙滿面,就會格外想念這個地方。記得朕大約十六七歲的時候,有一次看到小姑娘們採蓮,也作過一首《採蓮曲》呢。”他仰著臉想了想,吟道:

“美人家住滄州道,翠盡紅妝似蓮好。

舊歲花開與郎別,郎不歸兮花顏老。

十裡清香日過年,採蓮槳蕩過南浦。

採著莫並蓮子摘,蓮子絲牽妾心苦。

花謝花開總是空,妾情一片水流中。

從今拋卻傷心事,一任芙蕖揚晚風。

秋日花兒嬌,牆外杜鵑紅。

採蓮採蓮,扁舟入蓮叢。”

柳雲若有些新奇,宣德師從臺閣派領袖楊榮,寫詩一貫走雅正平和的路子,倒不知道他居然也寫得出這樣的俚俗小調。笑道:“仁宗皇上當初就想將國都遷回南京,皇上也喜歡南京,為什麼不遷都呢?”

宣德嘆了口氣,搖搖頭:“就是因為南京太美,在這裡建都的王朝都短命,江南是皇帝的溫柔鄉,對著湖光山色,容易使人遺忘烽火的危機,百姓的煎熬。像這樣的美麗,遠遠看看就好,一旦靠近,就會沉淪其中。”

柳雲若慢慢抿了一口木樨露,太美麗的風景會讓人沉淪,太深刻的愛也會帶來痛苦,只是他已經泥足深陷,無法自拔。

宣德卻又笑了:“不過你要是留戀這個地方,朕以後微服帶你來,也不用像這回一樣帶一大群扈從官員,地動山搖攪擾地整座城都不安生。咱們來劃劃船,吟吟詩,看看山水,好麼?”

柳雲若握緊宣德的手,笑著說:“不必,皇上,不必以後。現在便是我一生中最快樂的時光。”

外面有二胡聲傳來,賣唱的女孩子用吳儂軟語唱著小調,聽不見歌詞,只有甜美的意境。宣德和柳雲若隨意地談一些關於南京的詩詞,還有兩人小時候的事。他們微笑著傾聽對方說話,在彼此的視線和語言裡溫柔的沉淪,如水的音樂聲中時間緩慢地流淌。

晚飯後他們坐船回行宮,入夜的湖山安靜許多。宣德和柳雲若站在船頭,夜風一起有些涼,宣德從後邊輕輕擁住柳雲若,天光水影,星澄月輝間微風拂衣。沒有太多的言語,天心的皓月,腳下瀑瀑緩移的流水,十裡秦淮軟紅柔歌,都一下子變得那麼遙遠,彷彿宇宙間只剩下了他們兩個人。宣德終於明白為什麼歐陽修寫“人生自是有情痴,此事不關風雨月”,原來能擁著這樣一個人,便是上天莫大的恩賜,這一刻的幸福,與時間地點,與兩岸的風景都無關。

宣德輕輕問:“你在想什麼?”

柳雲若回頭一笑,說:“我在想,要是時間能停下該多好。”

宣德輕笑著低頭去親吻他,他以為柳雲若只是在表達一種快樂。很久以後宣德才明白柳雲若的這句話的意義,他分明地記得,說這句話的時候,柳雲若的眼神在夜色中如同一束皎潔的月光。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