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五零零章 此消彼長 (第1/2頁)

加入書籤

黃初六年,公元226年,夏五月。

狡狐陳恆趕到了洛陽,見到了形容枯槁的天子曹丕。

大禮參拜後,就被天子曹丕執著手,曰“恨天不假年,無緣見卿滅吳之時也”

當場,君臣皆涕零。

丙辰,天子曹丕病篤,詔令大將軍曹真、驃騎大將軍陳恆、鎮軍大將軍陳群共同接受遺命,輔助太子曹禮執掌朝政。

又對著太子曹禮叮囑“狡狐可滅吳,子丹能安冀並,長文能安京畿內外。汝繼位後,當勤勉任事,多聽諫言。”

嗯,天子曹丕沒有提到鍾繇。

鍾繇已經七旬開外了,早就垂垂老矣。雖然他去年,還老當益壯的迎來了幼子的誕生。對了,這個兒子名字叫鍾會。

但是天子曹丕這兩年,已經特地恩准他沒有什麼大事,就不必上朝了。將他當成了,曹魏善待元勳功臣的牌坊。

丁巳,天子曹丕崩於嘉福殿,時年四十。

夏六月,戊寅,葬首陽陵,諡號文皇帝。

關於他的身後名,人們都是在充分肯定文才後,便三緘其口。

直到未來數十年後,有位史學家陳壽,才玩起了春秋筆法,對他蓋棺定論“若加之曠大之度,勵以公平之誠,邁志存道,克廣德心,則古之賢主,何遠之有哉”

用了四個假設,來說曹丕若是怎樣怎樣,就是離古代的賢明君主不遠了。

反過來聽,就是直接罵曹丕氣度不行、無一顆公心、不能扞衛道義和缺少賢德之心等等。反正就是說,從君主的角度出發,曹丕是不合格。

哎,也是可憐。

當然了,現在的大魏朝,對他的崩殂還是很悲哀的。

就是在悲哀了幾日後,世家大族們又開始為鮑勳感慨了。因為鮑勳死了二十天後,就是曹丕離世的時間。

至於他們的感慨,是覺得鮑勳死得早了,還是曹丕死得晚了,那就不足對外人道也

時間不為任何人停留,人們當然也不會曹丕的故去,而忘記自己的事情。

曹禮繼位後,大赦天下,改元為太和。

對曹魏重臣都進行了升遷及封賞,為求穩定時局及安定人心。

比如鍾繇,變成了太傅;司徒華歆為太尉、司空王朗為司徒;陳群升遷為三公的司空。

而狡狐與曹真,則是恩澤子輩,兩人的嫡長子陳修和曹爽,都變成了武衛將軍,領禁軍宿衛宮中。

嗯,曹禮對待陳修和曹爽的態度,是一樣的。

一個是外戚,一個是宗室嘛。

而夏侯榮,也在狡狐陳恆的舉薦下,領禁軍宿衛宮中。理由是夏侯榮這些年隨軍征戰時是有功的,加上父輩夏侯淵的忠貞,理應升遷。

對此,沒有人絕得有什麼不妥。

只是向夏侯家扔了一堆羨慕嫉妒恨。

朝中百官們都知道,夏侯氏再度崛起,已經不遠了。

理由是陳群的長子陳泰,已經定了佳期,等國喪的時間過去後便成親。妻子,是夏侯衡的女兒,狡狐陳恆的外甥女。

當今天子的三位顧命大臣,夏侯家一下子和兩位都有了姻親關係,以後的前景,只要不是瞎子都能看得到。

而源於曹丕臨終前的叮囑,當今天子曹禮也將舉國的兵權,做了劃分。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