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605章 天高任鳥飛,悍匪呼蘭大俠(五) (第2/2頁)

加入書籤

另外呼蘭大俠為什麼沒有在八三年直接動手,而是把動手時間放在了四年後的1987年。

作者大膽推測,很可能他的兒子在服刑過程中出現了意外,最大的可能性就是在本案案發之前在獄中出現了意外,或者因為其他原因被延長了刑期,這才讓呼蘭大俠遷怒於所有跟此事有關的人,選擇了殺人復仇。

本案中的第三個受害人是馬福林一家,他的遭遇和第一起案子中的受害人張富貴如出一轍。

馬福林的年齡也比較大,而且職位是辦公室主任,並沒有什麼實權,由此可以推測,呼蘭大俠這次作案的目的,還是奔著槍來的。

因為在殺仇人霍瑞晨的時候,呼蘭大俠把槍掉在了現場,但是仇人還沒有殺完,而且接下來的仇人和應該和霍瑞晨一樣,不用槍是搞不定的。

另外這起案子中還有一個細節,那就是和上一起案子的作案時間僅僅間隔了半個月,而且這次他在案發現場留下了呼蘭大俠的名號。

作者覺得呼蘭大俠之所以這樣做,最大的目的就是為了轉移警方視線。

因為第二起案子的案發地在巴彥縣,而且這次的作案過程留下了指紋,為了能誤導警方的破案方向,呼蘭大俠這才迫不及待把警方的視線再次轉移到呼蘭縣,並且在案發現場留下了挑釁警方的文字。

另外一個原因就是他自己也擔心說不定哪天就被抓了,所以要抓緊時間搞槍,儘快把剩下的仇人幹掉。

下一個受害人就是民警朱凱了,根據他的遇害地點來看,他很可能就是個替死鬼,因為他是死在了局長家門口,而且送禮是個隨機行為,並沒有人知道他哪天會去送禮。

呼蘭大俠這次的目標應該是公安局局長,之所以會殺錯人,最大的可能性就是他並不認識這個局長,因為在那個媒體並不發達的年代,一個縣的公安局局長並不是普通老百姓能認識的。

呼蘭大俠應該是透過一些渠道,打聽到了局長家的地址,結果正趕上朱凱過來送禮,而且還穿警服的,這才錯把朱凱給殺了。

至於第五個受害者劉永吉,呼蘭大俠的目標很明確,就是奔著要他命來的,另外還有一種可能性,那就是奔著他父親老劉來的。

因為劉永吉只是一名法警,並沒有什麼實權,但老劉就不一樣了,他也在呼蘭縣法院工作,而且還是個幹部,很可能他當年左右了某個案件的判決結果,這才讓呼蘭大俠找到了他的頭上。

至於呼蘭大俠沒有直接對老劉動手,而是選擇了他的兒子,其中一個可能性應該是在打聽老劉家住址的時候,別人給他指錯了,因為兩個人是父子關係,在外人的眼裡,這就是一家人。

另外一個可能性就是呼蘭大俠對老劉的仇恨要更深一些,你讓我沒了兒子,那我就把你兒子幹掉,讓你也嚐嚐失去兒子的滋味,這樣比直接殺了你還要解氣。

最後還有一個受害人是看守所的管教,但是這起案子沒有做成,為了穩妥起見,呼蘭大俠選擇了放棄。

透過以上分析,作者對呼蘭大俠的身份做了一個假設,根據大部分受害人都是呼蘭縣的這個情況推測,呼蘭大俠的兒子當初應該是在呼蘭縣犯下的案子,關押和審判都是在呼蘭縣進行的。

但呼蘭大俠的老家很可能是在巴彥縣,他兒子犯事之後,跑回了巴彥縣,最終被巴彥縣派出所所長霍瑞晨抓捕歸案,因此霍瑞晨也是也是呼蘭大俠最直接的仇人。

這個推測也能說明一個問題,那就是警方在掌握指紋的情況下,把呼蘭縣翻了個底朝天都沒有找到兇手,因為兇手壓根就不是呼蘭縣人。

所以如果能查出1983年霍瑞晨經手的案子中,哪個年輕的犯人和法警劉永吉父子,以及那個僥倖逃過一劫的管教有交集,並且在服刑期間出現了意外,那麼呼蘭大俠的真實身份可能就呼之欲出了。

當然,以上的內容僅僅是作者的猜測,本書也將以一章真實懸案的推理和所有讀者做一個告別,雖然呼蘭大俠至今沒有落網,但作者認為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因為此人應該早就不在人世了,這才給大家留下了這麼多秘密。

所以還是那句老話,多行不義必自斃,無論是為財、為情、為利、還是為仇,都要三思而後行,犯罪的成本很大,波瀾壯闊僅為景,風平浪靜才是安!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