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228章 百草避穢匿行藏,金蟬巧計脫羅網

加入書籤

山神廟內,那捲凝聚了蘇文宇勃勃野心和歹毒算計的“偽詔”,已在熊熊火焰中化為一縷青煙,徹底消散於夜色之中。但那附著其上的、如同催命符般的“幽影追魂香”所帶來的陰影,卻依舊沉甸甸地壓在每一個倖存者的心頭。

“事不宜遲!立刻行動!”風影沒有絲毫猶豫,當機立斷!

影衛們迅速將身上所有可能沾染了“幽影追魂香”的外衣、飾品,都集中到了一起,然後倒入大量的烈酒,並加入了一些她特製的、能分解和掩蓋特殊香氣的藥草粉末,用火摺子點燃!

熊熊的火焰瞬間將陶罐吞噬!一股混合著酒氣、藥草焦糊味以及……一絲極其淡薄的、被高溫分解後的奇異甜香,在山神廟內瀰漫開來。蘇傾離讓眾人用溼布掩住口鼻,遠遠避開,直到陶罐內的物品被燒成焦炭,那股“幽影追魂香”的氣息才算被徹底破壞。

做完這一切,每個人都換上了早已準備好的、乾淨的、從未在京城或宮中穿戴過的粗布衣物。蘇傾離又將她特製的“百草避穢香囊”分發給眾人,讓他們貼身佩戴。這香囊中填充的雄黃、艾葉、蒼朮、以及數種帶有強烈揮發性氣味的南疆藥草粉末,雖然不能完全清除可能殘留在他們身體髮膚之上的微量“追魂香”,但至少能……在一定程度上干擾那些追蹤蠱蟲的嗅覺,如同在獵物身上塗抹了厚厚的泥漿,讓獵犬難以分辨。

“風統領,”蘇傾離的目光轉向風影,眼中閃爍著冷靜的智慧光芒,“接下來,我們需要兵分幾路,製造假象,徹底擾亂敵人的追蹤。”

“蘇小姐有何妙計?”風影立刻問道,他現在對蘇傾離的智謀已是深信不疑。

“我們這裡還剩下七名兄弟,加上你我二人,共九人。”蘇傾離快速分析道,“我和兩名影衛帶上兩名傷勢較重的兄弟,選擇一條最隱蔽、也最曲折的山林小路,星夜兼程,以最快的速度返回臨安秦府。”

她頓了頓,繼續道:“而風統領您,則帶領剩下的三名身手最好、也最擅長追蹤與反追蹤的影衛,攜帶一些我們之前‘不小心’沾染了‘幽影追魂香’的舊衣物,配飾(故意讓其沾染上之前的偽詔氣息),兵分三路,朝著與我們實際逃亡路線完全相反的幾個方向,留下‘錯誤’的蹤跡!”

“比如,”蘇傾離的嘴角勾起一抹冰冷的弧度,“在某些官道旁的廢棄驛站,‘不小心’遺落一件沾染了氣息的舊斗篷;或者在某個南來北往的客商必經的渡口,‘故意’留下一枚刻有肅王府標記的普通腰牌;甚至可以去一些蘇文宇在江南可能安插了眼線的城鎮,‘光明正大’地露個面,然後再迅速消失,讓他們以為我們依舊在被他們追捕,疲於奔命!”

“如此一來,”蘇傾離的眼中閃爍著自信的光芒,“蘇文宇和南疆那些妖人,必然會被這些真假難辨的線索所迷惑,分兵追擊,疲於奔命!而我們……則可以趁此機會,金蟬脫殼,安全返回臨安!為王爺爭取到最寶貴的喘息和積蓄力量的時間!”

好一個……聲東擊西,瞞天過海!

風影聽完蘇傾離這番周密而大膽的計劃,眼中充滿了敬佩!這位蘇小姐,不僅僅醫術通神,這份運籌帷幄、決勝千里的智謀,也絕非尋常女子所能及!王爺當真是慧眼識珠啊!

“蘇小姐此計甚妙!”風影毫不猶豫地應道,“屬下立刻去安排!定不負蘇小姐所託!”

他立刻挑選了三名最精銳的影衛,將蘇傾離的計劃詳細交代了一遍,並讓他們帶上那些經過“處理”的“誘餌”,各自選定方向,即刻出發!

“記住!”風影最後叮囑道,聲音凝重,“此行任務,迷惑敵人,拖延時間!但……務必以自身安全為重!若遇不可力敵之險,立刻撤離!不可戀戰!”

“是!統領放心!”那三名影衛齊聲應道,眼中充滿了悍不畏死的決心和對同伴的信任,隨即身形一晃,如同三道融入夜色的鬼魅,悄無聲息地消失在了山林之中。

夜色如墨,星光黯淡。一行五人,揹負著簡單的行囊和沉重的使命,踏上了返回臨安的、真正意義上的逃亡之路。

他們沒有選擇官道,而是專挑那些崎嶇難行、人跡罕至的山林小徑。蘇傾離憑藉著她對草藥和地形的瞭解,以及風影豐富的野外生存經驗,總能找到最隱蔽、也相對安全的路徑。

他們日伏夜出,風餐露宿。餓了,便以隨身攜帶的乾糧和沿途採摘的野果充飢;渴了,便飲用山澗的清泉。夜晚,則尋找廢棄的山洞或茂密的樹叢作為臨時的棲身之所。

一路上,他們數次險些與搜山的“禁軍”(實則是蘇文宇的爪牙)或行為詭異的“江湖人士”(很可能是南疆的探子)遭遇。但每一次,都被他們憑藉著敏銳的警覺和對地形的熟悉,有驚無險地避了過去。

蘇傾離也時刻留意著兩名傷勢較重的兄弟。雖然條件艱苦,但她依舊為他們清洗傷口,更換草藥,並用銀針為他們疏通經絡,穩固氣血。在她的精心照料下,傷勢竟然奇蹟般地沒有惡化!

又經過了數日的艱難跋涉,當他們終於遠遠望見臨安城那熟悉的輪廓,以及城外秦府那片熟悉的青瓦白牆時,所有人的心中,都湧起了一股難以言喻的激動和如釋重負!

他們終於回來了!

雖然狼狽不堪,雖然傷痕累累,但他們終究還是從蘇文宇那天羅地網般的追殺中,成功地逃了出來!

只是不知道,蕭煜……他是否安好?風影跟那三位負責引開追兵的影衛兄弟……他們還能活著回來嗎?

蘇傾離望著遠處那在江南煙雨中若隱若現的秦府,眼神漸漸變得堅定而銳利。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