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5三義士流芳百世 (第2/2頁)
一天深夜,白鷳突然開聲叫道“奇石千秋!奇石千秋!”聲音低沉悲涼。帝&158289;驚異,心中暗想哪裡的“奇石千秋”?沒去理它。可每天夜裡,到這個時候白鷳就叫兩聲“奇石千秋”。白鷳的異常表現,令南宋群臣預感到前途不妙。
宋軍被元軍前後夾攻,終於兵敗如山倒。丞相陸秀夫被迫背負幼帝,走到那塊當作纜躉的大石崖門奇石)上投海殉國。這時白鷳在籠中悲鳴奮躍不止,把鳥籠撞得左右搖晃。白鷳終於搖脫籠鉤,與籠子一起墜入海中。白鷳為帝赴海殉葬,後人稱它為“義鳥”,並在慈元廟左側建一座白鷳冢以作紀念。清代會城舉人蕭燧作有白鷳詩贊曰
君子為猿鶴,
小人為沙蟲。
年年精衛志,
填海泛西風。
傳說趙&158289;投海殉國後,少帝遺骸卻浮出海面。有群鳥伏在屍身上,遮住少帝遺骸,隨海水漂流,一直漂到赤灣今深圳蛇口)。赤灣海邊有間天後廟,一天,廟主往海邊巡視,忽見海面有一具浮屍,上有群鳥遮蓋保護。廟主認為此浮屍定是異人的遺骸,便設法將它拖上岸來。浮屍上岸,群鳥飛去,露出一具童屍,身上穿著黃袍,面色紅潤如生人。廟主知道這是少帝趙&158289;的遺骸。就在這時,海邊天後廟裡的一根棟梁突然塌下。廟主與鄉紳父老認為此棟梁是天後娘娘送給少帝做棺材用的木料,便用它做成棺材,禮葬少帝於天後廟西邊的小南山下。
趙&158289;的陵墓,被稱為“宋少帝陵”,位於深圳市南山區招商街道赤灣村少帝路,就在赤灣公園和赤灣小學附近。這是廣東省境內唯一的一座皇帝陵寢,也是深圳市第一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陵墓西側,是一座高約四米的陸秀夫負帝殉海石凋像,民族英雄陸秀夫背負幼主,視死如歸,凜然正氣,令人肅然。
或許,正是陸秀夫這種寧死不屈的民族氣節的感召,不時還有世人前來拜祭。在少帝陵前,在陸秀夫像前,擺滿了豐盛祭品,縈繞著鳥鳥香煙……
卻說張世傑率領水軍餘部突圍而出來到海陵山腳下,不久,有人帶來了陸秀夫背負帝&158289;共同殉國的噩耗。張世傑希望楊太後再找宋朝趙氏後人為主,再圖後舉;但楊太後在聽聞趙&158289;的死訊後也赴海自殺了,張世傑悲痛不已,此時颶風再來,部下勸他上岸暫避。張世傑俯視著在風浪中飄搖的宋軍殘船,拒絕暫避。絕望地回答“無濟於事了,還是與諸君共甘苦吧。”又說道“我為趙氏也算竭力了,一君身亡,復立一君,如今又亡,我在崖山沒有殉身,是望元軍退後再立新君,然而國事發展到如此地步,難道這是天意。”說完墮身入海,為國為民族盡忠殉國。
文、張、陸三人之奔波海陸,百折不回,尤為可歌可泣,可悲可慕。六合全覆而爭之一隅,城不能守而爭之海島。明知無益事,翻作有情痴,後人或笑其迂拙,不知時局至此,已萬無可存之理,文、張、陸三忠,亦不過盡心盡忠而已。《後出師表》結末雲“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成敗利鈍,非所逆睹。”千古忠臣義士,大都如此。後人有事嘆曰
黃袍被服即當陽,
三百年來敘興亡。
一代滄桑說不盡,
倖存三烈尚流芳。
北朝無將南無相,
華胃夷人混一朝。
寫到□山同覆日,
不堪回首憶陳橋。
全書完。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