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七章 江防異動 (第1/2頁)
這一桌裡面有一個領頭的,是在京城大家公認的文壇泰斗,長得方面大耳大腹便便,行坐之間有一股上位者的氣度,一副腹有詩書氣自華的樣子。
他們幾人聽說了原來的國師回大德國了,國師的職位現在空缺,昭陽女皇要招募有真才實學的新國師,他要問鼎國師的位置呢。
報幕員下去丹華上來以後,他們就靜下心來,就想看這首歌的歌詞有什麼特別之處。
丹華今天演唱新歌就不抱吉他了,而是盤坐撫弄一架古琴。
丹華為了唱這首歌可是下了大功夫的,此前她都沒有接觸過古琴,是阿福建議她唱這首歌的時候要自己彈奏古琴的,古琴才能配這首歌歌唱的意境,如果抱著吉他彈奏就有些不倫不類了。
為此,她特意找了樂坊的古琴大家學習,已經學了好幾個月了。
一個古色古香的雲卷長桌案,一個小小的香爐擺在案首,飄出渺渺香菸。隨著她自彈的簡短前奏,她也緩緩地展開了歌喉。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轉朱閣,低倚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偏向別時圓?”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歌曲帶給人的是一份寧靜,也有一絲悲傷,也有希冀,說出了有情人不能始終在一起的無奈。
一曲終了,引起了一大波掌聲。
幾個文人卻無人鼓掌,他們被詞曲的意境震撼的呆住了。
“那個來自大德國的國師,在白巾國的時日並不長,建議女皇陛下給窮人分田地分房屋,白巾國因此朝政穩定國泰民安。他輔佐女皇陛下,帶領白巾國強大起來,那也是一個國師應該做的,我們當時都不重視他……”
“想不到,他,他是辭賦大家啊,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這是什麼意境?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誰想得到這個,還有人能做出的詩詞和他比肩嗎?”
另一人也贊同說:“是啊,真沒有想到,那個阿福輔助女皇陛下治國,不但智計百出,兵不血刃的收回了園圃郡和龍山郡,完成了京郡的外圍屏障,不可謂功勞不小……”
“但他當時並沒有什麼了不起的詩詞流傳出來,可從這首歌的歌詞意境就能看得出來,他在文采方面,是個不世出的人才啊。”
一人符合著說:“兄臺說的極是,咱們想不到的是,阿福大人他還是詩詞大家,是世所罕見的文學巨匠啊。”
“只是咱們無緣和他結交,錯過了……”
不提幾人對剛才的歌詞嘖嘖稱奇,等到了楊國祥的《滾滾長江東逝水》唱出來,他們更炸鍋了。
其實,楊國祥還有一首《向天再借五百年》沒有唱出來,是留作以後唱的,如果這首歌再唱出來,他們還不把阿福佩服的五體投地嗎!
這個滾滾長江東逝水,歌兒的歌詞蓬勃大氣,慷慨悲壯,讓人聽了意味無窮,引出了功名利祿之外的萬千感慨。
回味之後還感覺得到,歌詞蘊含著許多的人生哲理。
歌詞由蒼涼悲壯,最後變成了淡泊與寧靜,把世俗的衝突攻伐,迴歸了田園的安逸生活。
能寫出這樣歌詞的人,具有怎麼樣的胸懷,文學造詣又高到了什麼層次,不用說,這個阿福就是世所罕見的大儒。
幾人當時就計劃,年末的時候推掉一切應酬,說什麼也要去大德國見見阿福。
不提他們無緣認識阿福,後悔的捶胸頓足,趕緊的把這兩首歌的歌詞抄錄了,京郡裡外從此廣為傳誦。這兩首歌也博得了大家的喜歡……。
阿福雖然回國了,他的大名在白巾國又一次響亮開了,是他始料未及的。
丹華的歌,後續的還有由青藏高原改變的《西陲高原》《海豚音》。
由於音調高亢,高難度的高音都是別人學不來的,這也是丹華班子的特色。
說起阿福教授丹華唱西陲高原的時候,阿福累死都唱不了那樣的高音,但他有小心思,就是為了打造丹華的特殊技能,不見得別人都學不來,就想別人硬拔高音半途而廢。
他教給丹華唱這兩首歌,一首歌指正了許多次,強力訓練丹華拔高音。
有些草臺班子的歌手聽了這首歌以後氣不忿,在自己練習西陲高原的時候,有的還真能把這首歌的最高音拔高。可上臺時候一緊張就拔不上去了,弄了個邯鄲學步被人鬨笑。
她和楊國祥的班子,在白巾國京城始終就排在第一位,手下的幾個歌手,相比被剛招攬進來的時候的水平,也被她倆調教的更加出色。
草臺班子一開始成立的時候,和別的班子是一樣的,每人每天演唱兩場可以得到半個金幣。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