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因果錨 第一百四十八章 劍氣釵
上闕:畫皮驚夜
子時三刻,醉春樓第七層鎏金漏壺滴下第九顆銅珠。花魁足尖點在青玉案邊沿,金絲牡丹裙裾旋開十二重漣漪。滿堂懸掛的琉璃燈忽明忽暗,照見那支碧玉釵上暗刻的"寧"字泛起血光。
"這第九轉劍舞,諸君且看仔細了。"
隨著花魁輕笑,鬢邊玉釵突然震出龍吟。鎏金穹頂垂落的鮫綃紗幔無風自動,三十六個角落裡的青銅鶴燈同時吐出青色火苗。青衫客握盞的手指微微發白——他認出這是劍氣長城獨有的"青冥火",當年寧姚鎮守雄鎮樓時,常以此火淬鍊本命飛劍"天真"。
陸沉斜倚朱漆立柱,酒葫蘆在指尖打著轉:"公孫大娘的劍器舞,配上屈子《九歌》的調子,倒像是陳平安那小子會喜歡的..."話音未落,花魁雪白赤足突然踏碎青玉案,人皮如蟬蛻般從眉心裂開,露出內裡半透明的魂體。那些纏繞在樑柱間的鮫綃,此刻竟顯出密密麻麻的碑文!
"好個瞞天過海!"陸沉猛地擲出酒葫蘆,琥珀酒液在空中凝成"山"字印,"這醉春樓竟是..."
"劍氣長城英靈的衣冠冢。"
寧姚殘魂清喝聲裡,玉釵化作流光刺破穹頂。琉璃瓦墜落如星雨,露出上方倒懸的十萬墓碑。每塊碑都是劍形,碑文赫然是《離騷》章句!青衫客瞳孔驟縮——最中央那柄斷碑上的"路漫漫其修遠兮",分明是陳平安當年用"刻字劍"留下的筆跡。
中闕:楚歌裂陣
屏風後突然傳來裂帛之音。啞樂師懷抱焦尾琵琶轉出,五指掃過琴絃時帶起金戈之聲。當《十面埋伏》第一聲炸響,整座醉春樓地面浮現楚漢疆界圖——烏騅馬蹄踏之處,青磚化作焦土;韓信令旗所指,血紋在樑柱蔓延成陣。
陸沉揮袖潑出半壺殘酒,墨跡凝成"力拔山兮氣蓋世"七個狂草。字跡崩裂時,八百江東子弟自虛空踏出,馬蹄聲震得碑林簌簌落灰。青衫客腰間養劍葫突然震顫不休,葫中本命飛劍"驚蟄"竟與玉釵共鳴,劍氣在樓內織成青羅網。
"第四弦是守碑人的脊樑骨!"
寧姚殘魂的傳音在眾人識海炸開。青衫客抬眼望去,那琵琶第四根琴絃泛著玉色,弦上隱約可見"浩然正氣"四字硃砂批註。此時啞樂師枯指猛掃第四弦,四面楚歌聲中,十道赤霄鎖鏈自地底鑽出——正是當年困殺霸王的弒神鏈!
"朝飲木蘭之墜露兮——"
寧姚殘魂劍引離騷,玉釵暴漲九丈清光。十萬劍碑同時鳴響,碑文脫離石面凌空飛舞,竟在虛空拼出屈子佩劍行吟圖。當文氣與劍氣交融的剎那,弒神鏈西北角出現裂痕。青衫客趁機並指斬向養劍葫,"驚蟄"劍化作青虹貫入裂痕,劍光中浮現陳平安當年刻碑的背影。
啞樂師突然撕開胸前錦袍,露出刻滿《禮記·學記》的胸膛。脊骨爆出弓弦崩斷聲,第五根琴絃震顫時,整片戰場開始回溯。烏騅馬逆踏焦土,鮮血倒流回陣亡士卒體內,寧姚殘魂竟被時光長河拉扯得逐漸透明!
脊骨崩斷聲化作編鐘逆鳴,第五根琴絃震顫處,兵器碎片逆飛重組,旌旗倒卷著從焦黑化為硃紅。寧姚腰間劍穗突然褪成素白,本命劍裂痕中滲出的血珠,正沿著倒流的時光長河滾向她逐漸透明的指尖。
下闕:星圖問道
陸沉咬破指尖在虛空畫出血符:"時不利兮騅不逝!"八百江東子弟齊聲長嘯,以身為炬撞向時空漩渦。爆開的火光中,青衫客看見霸王別姬的殘影——虞姬頸間玉佩,竟與寧姚殘魂所執玉釵同源!
玉釵徹底融入殘魂的瞬間,劍氣長城黃昏再現。城牆崩毀時飛濺的星隕鐵,在虛空凝結成周天星圖。十萬劍碑自行移位,碑文組合成二十八宿陣。陸沉突然大笑:"原來如此!這醉春樓本是陳平安佈下的'養劍冢'!"
啞樂師青銅面具轟然炸裂,露出半張刻滿碑文的臉。他望向西北嘶吼,聲浪震碎最後三塊琉璃瓦。月光如天河倒瀉,照見每塊劍碑背面都刻著驪珠洞天的山水紋——那缺失的天狼星位,正是陳平安刻"寧"字時故意留白的筆鋒!
"書院不會放過..."啞樂師話音未落,身軀突然龜裂成無數瓷片。青衫客攝住一片殘瓷,上邊"守碑人陸九淵"的硃砂小楷正被血汙侵蝕。陸沉以酒為墨在瓷片書寫"鎮"字,輕嘆道:"連陸氏嫡脈都成了棋子,這局棋倒是越發有趣了。"
終章:長纓系劍
醉春樓開始崩塌。滿堂賓客化作染血紙人飄散,雕花門窗浮現出墨家機關紋。寧姚殘魂點向青衫客眉心,劍氣長城記憶洶湧而來:
十二年前城破那日,陳平安以"刻字劍"剜出本命劍氣,將寧姚殘魂封入星隕鐵。守碑人陸九淵自願抽脊為弦,用儒門浩然氣溫養魂魄。公孫大娘殘留在劍碑中的神念,則化作今日劍舞引動《離騷》文脈...
"西北三萬裡,鎮龍臺下。"殘魂消散前丟擲一縷劍意。青衫客攤開掌心,劍意凝成褪色紅繩——正是當年赴劍氣長城的劍修們,系在本命劍上的"平安結"。
陸沉並指斬開虛空,月光通道外傳來龍吟。眾人踏出幻境時回望,荒原上十萬殘劍豎立如碑,每柄劍都繫著相同的紅繩。夜風中似有萬千劍修同誦《楚辭》,聲浪震得星斗移位。
"可知公孫劍器最後一式?"陸沉摩挲著嵌入星圖的玉釵,突然並指划向西北夜空。劍光撕裂雲層時,驪珠洞天的輪廓清晰可見——斷崖處有青衫男子正在刻碑,碑旁插著的長劍上,紅繩穗子隨風搖晃。
青衫客按住震顫的養劍葫,輕聲道:"此式名為'人間如寄'。"話音未落,西北天際亮起熟悉的劍光,那招"一線天"的起手式,與十二年前陳平安在倒懸山斬開天門時如出一轍。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