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7章 護送學子到辰州府 (第1/3頁)
收割的好的青菜,人吃不完,豬也吃不完,最後全拉回衙門,讓汪嬤嬤曬菜乾。
既然青菜的產量能提高,下一步就用穀子做試驗。
衙門有官田,孫山打算劃出一片稻田做試驗基地。
如果真的絕收或者產量不好,只能自掏腰包,把虧的穀子填進去了。
孫山回到衙門後,走入“辦公室”幹活。
這些天大家都忙於夏收事宜,所以整個衙門變得空蕩蕩。
抓生產永遠是重中之重,衙門的一年的主要收入全靠田稅了。
其實這個主要收入相當得不靠譜,完全看天吃飯,而且田地能收幾個稅?
收回來的糧食不怎麼值錢。要收就該收商稅。
只是想收商稅,談何容易?不少奸商偷稅漏稅,想查出來實在太難。
就算查出來,背後的關係錯綜複雜,更是難收上來。所以只能盯著肉眼可見的田稅使勁地薅。
孫山坐在椅子上,不由地陷入沉思。
最好衙門有自己的產業,不依靠百姓的賦稅吃飯。
就像某個大型國企,是交稅的大戶。相當於相當於21個某為或28個某訊。
孫山迫切地希望衙門有這樣的國企,這樣就不用反覆剝削百姓了。
孫山想了想,目前需要等鳥糞試驗多次,才敢正式推廣。
一經推廣,衙門這麼肯定有不少收入。
第二個可利用的就是每年的服役,這是免費的勞動力,得要好好使用。
先帝的“新賦稅”改革的不知道春風還是冬風,並沒有吹到沅陸縣,所以這個的百姓依舊要來服役。
說到新賦稅政策,孫山隱隱約約地感覺到腰斬了。
要不然怎麼一直吹也吹不過來呢?
想到這裡,不得不嘆氣。
先帝改革得晚,又死得早,新帝目前看追求穩定,沒什麼大的舉措。
看來這個政策多半會夭折,或者改著改著就變樣子了。
像孫山這種遠離中央的低層官,受到的影響微乎其微。
如果不再到京城,或許根本不知道還有“新賦稅”這件事。
孫山想起了周大人。
當初提出反對意見,被貶到滇南,如今改革依舊未落地,實屬冤大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