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1130章 糧稅依舊沒少交! (第1/2頁)

加入書籤

孫山倒是想給學子補助伙食費,就像某東方大國,越是好的公立大學,給學生的補助越多,所以無論是學費還是食堂的飯菜都不符合市場規律執行。

孫山因為曾經靠國家讀書,更深深地知道補充對窮苦又勤奮的學生是那麼重要。

或許別人的一頓飯,是窮苦學生一個月的伙食費。

不過也只能想一想,縣衙囊中羞澀,想補助也沒辦法補助。

如今只好到處拉“贊助”,能替學生省一分是一分。

孫山又把鄧教諭召進來說道“教諭,你給全縣的學堂發個告示,這次到辰州府參加院試,衙門有護衛護送,還提供簡陋的住宿地方,如果有需要,可以到縣學報名。”

孫山特意強調“簡陋”。

甚至還說道“提供的齋舍可能兩人住一間屋子或者三人,甚至四人。有需要就來報名。”

一來兩個別院,還真難把50人全擠進來。主要是房子不夠。

二來縣衙這邊的初衷是為了照顧貧苦學子,有錢的學生請麻煩閃開。

就像有個專家提出廉價房不建廁所,建公共廁所。一開始還覺得這個專家沒人性,後來慢慢體會,才發現這個專家是真專家。

這種設計只給最需要的人,能杜絕不少來佔便宜的人。

和珅往賑災的粥裡丟沙子的道理是一模一樣的。

鄧教諭一聽,眼睛亮閃亮閃,本以為縣衙派護衛護送已經開了創舉,想不到還能提供住宿。

這,這不愧是他仰慕的孫大人,不愧是重視教育的孫大人。

孫大人一來上任,踏的第一步就是縣學,不僅鼓勵學子好好讀書,更把多年從各地整理的卷子贈送給縣學。

還百忙之中抽空回答學子的問題。

鄧教諭也跟孫山請教過問題,不請教不知道,一請教就知道眼前這個孫大人不愧是根正苗紅,闖三關斬六將,走過獨木橋的兩榜進士。

學問之紮實,讓他每一次請教都得到深深提升。

鄧教諭認為孫大人是沅陸縣學問最高之人,能走過重重關卡,金榜題名的每一個進士不容小看。

他們的孫大人只不過三甲進士學問就那麼高。

要是二甲,狀元,榜眼,探花豈不是高又高?

鄧教諭深深地遺憾自己年紀大了,要不然還想再一次投入科場,走到京城看一看大學問之人。

鄧教諭情不自禁地握住孫山的手,激動地說“大人,沅陸有你這樣的父母官是沅陸百姓的幸運,大人,我就替學子們再一次向你表示感謝。”

猛然地被鄧教諭握住手,孫山嚇了一跳,恨不得立即甩開。

幸好腦瓜子和身體動作反應快,配合得好,反手一握。

故作鎮定,雲淡風輕地說“教諭,你言重了。這些其實都是衙門這邊做的。只是條件有限,沒辦法提供再多。”

頓了頓繼續說“別院是王縣丞提供的,車馬是衙門吳主薄等人提供的。這次多虧衙門團結一致,齊心協力,才能給學子提供一定的條件。咱們都希望更多的學子能走入科場,更取得更好的成績。”

鄧教諭不信,要不是有孫山在,衙門那些官吏能這麼為學生?

往年他們也在,沒有一個提供便利,孫山來了,才創造出這麼多便利學子的條件。

這一切都是孫山的功勞,鄧教諭深深地這樣認為。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