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三十八卷 李道人獨步雲門 (第7/14頁)

加入書籤

又向小巷兒裡,東抄西轉,也不曾遇著一個。但是問人,都與大街上說話一般。

一發把李清弄呆了,想道:“我也怪前日出來的路徑,有些差異,莫非這座青州

城是新建的,不是我舊青州,故此沒個熟人相遇。天下雲門山只有一個,絕無兩

個。我何不出了南門,徑到雲門山上一看,若雲門山無異,這便是我舊青州了。

再慢慢的訪問,好歹究出甚的緣故來!”忙忙的奔出南門,徑住雲門山去。將至

山頂,早見一座亭子,想道:“這路徑明明是雲門山的,幾時有個亭子在這裡?

且待我看是甚麼亭?”原來題著:“爛繩亭。開皇四年立。”李清道:“是了!

昔日樵夫曾遇見仙人下棋,他看得一局棋完,不知已過了多少年歲,這斧柄坐在

身下,已爛壞了,至今世人傳說爛柯的故事。多分是我眾子孫,道我將這麻繩吊

下雲門穴底,也去遇了神仙,把繩都爛掉在山上,故建立這座亭子,名為爛繩亭。

無非要四方流傳,做個美談的意思。看他後面寫著開皇四年立,卻不仍是今年的

日月,怎麼城裡人家就是這等改換了?且再到上邊去看。”只見當著穴口,豎個

碑石,題道:“李清招魂處。”李清嚇了一跳道:“我現今活活的在此,又不曾

死,要招我的魂做甚麼?”又想了一想道:“是了!是了!見我下到這般險處,

提起竹籃上來,又不見了我,疑心道死了,故在此招我的魂回去。”又想一想道:

“咦!莫非是我真個死了,今日是魂靈到此?”心下反徬徨起來,不能自決。想

道:“既是招魂,必有個葬處;若是葬,必在祖塋左右。人家雖有改換之日,祖

宗墳墓,卻千年不改換的。何不再去祖墳上一看,或者倒有個明白。”下了雲門

山,一徑的轉過東門,遠遠望見祖墳上,山勢活似一條青龍,從天上飛將下來的。

想起:“《葬經》上面有云:‘山如鳳翥,或似龍蟠,一千年後當出仙官。’看

我家祖墳有這等風水,怎麼剛出得我一個,才遇見仙人,又被趕逐回家,焉能勾

昇天日子。卻不知這風水,畢竟應在那個身上?”到了祖墳,不免拜了兩拜。只

見許多合抱的青松白楊,盡被人伐去。墳上的碑石,也有推倒的,也有打斷的,

全不似舊時模樣。不勝悽感,嘆道:“我家眾子孫,真個都死斷了,就沒一個來

到墳上照管?”單有一個碑,倒還是豎著的,碑上字跡,彷彿可認,乃是“故道

士李清之墓”七個字。李清道:“既是招魂葬,無過把些衣冠埋在裡面,料必是

個空冢。只是碑石已被苔蘚駁蝕幾盡,須不是開皇四年立的,可知我死已多時了。

今日來家的,一定是我魂靈,故此幽冥間隔,眾親眷子孫都不得與我相見。不然,

這上千上萬的人,怎麼就沒一個在的?”那李清滿肚子疑心:“只當青天白日,

做夢一般。又不知是生,又不知是死,教我那裡去問個明白?”

正在徬徨之際,忽聽得隱隱的漁鼓簡響,走去看時,卻是東嶽廟前一個瞎老

兒,在那裡唱道情,聚著人掠錢。方才想起:“臨出山時,仙長傳授我的偈語,

第二句道:‘聽簡而問。’這個不是漁鼓簡?我該問他的。且自站在一邊,待眾

人散後,過去問他便了。”只見那瞎老兒,止掠得十來文錢,便沒人肯出。內中

一個道;“先生,你且說唱起來,待我們斂足與你。”瞽者道:“不成!不成!

我是個瞎子,倘說完了,都一溜走開,那裡來尋討?”眾人道:“豈有此理!你

是個殘疾人,哄了你也不當人子。”那瞽者聽信眾人,遂敲動漁鼓簡板,先念出

四句詩來道:“暑往寒來春復秋,夕陽橋下水東流。將軍戰馬今何在?野草閒花

滿地愁。”唸了這四句詩,次第敷衍正傳,乃是“莊子嘆骷髏”一段話文,又是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