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卷四十三 列傳第三十五 (第1/4頁)

加入書籤

○李稚廉封述許惇羊烈源彪

李稚廉,趙郡高邑人也。齊州刺史義深之弟。稚廉少而寡慾,為兒童時,初

不從家人有所求請。家人嘗故以金寶授之,終不取,強付,輒擲之於地。州牧以

其蒙稚而廉,故名曰稚廉。聰敏好學,年十五,頗尋覽五經章句。屬葛榮作亂,

本郡紛擾,違難赴京。永安中,釋褐奉朝請。普泰初,開府記室、龍驤將軍、廣

州徵南府錄事參軍,不行。尋轉開府諮議參軍事、前將軍。天平中,高祖擢為泰

州開府長史、平北將軍。稚廉緝諧將士,軍民樂悅。高祖頻幸河東,大相嗟賞。

轉為世宗驃騎府長史。詔以濟州控帶川陸,接對梁使,尤須得人,世宗薦之,除

濟州儀同長史。又遷瀛州長史。高祖行經冀州,總合河北六州文籍,商校戶口增

損。高祖親自部分,多在馬上,徵責文簿,指景取備,事緒非一。稚廉每應機立

成,恆先期會,莫不雅合深旨,為諸州準的。高祖顧謂司馬子如曰:“觀稚廉處

分,快人意也。”因集文武數萬人,令郎中杜弼宣旨慰勞,仍詰諸州長史、守令

等,諸人並謝罪,稚廉獨前拜恩,觀者鹹嘆美之。其日,賜以牛酒。高祖還並,

以其事告世宗。世宗喜而語人曰:“吾足知人矣。”

世宗嗣事,召詣晉陽,除霸府掾。謂杜弼曰:“幷州王者之基,須好長史,

各舉所知。”時互有所稱,皆不允。眾人未答。世宗乃謂陳元康曰:“我教君好

長史處,李稚廉即其人也。”遂命為幷州長史。常在世宗第內,與隴西辛術等六

人號為館客,待以上賓之禮。天保初,除安南將軍、太原郡守。顯祖嘗召見,問

以治方,語及政刑寬猛,帝意深文峻法,稚廉固以為非,帝意不悅。語及楊愔,

誤稱為楊公。以應對失宜,除濟陰郡守,帶西兗州刺史。徵拜太府少卿,尋轉廷

尉少卿,遷太尉長史。肅宗即位,兼散騎常侍、省方大使。行還,所奏多見納用。

除合州刺史,亦有政績。未滿,行懷州刺史。還朝,授兼太僕卿,轉大司農卿、

趙州大中正。天統元年,加驃騎大將軍、大理卿,世稱平直。為南青州刺史,未

幾,徵為並省都官尚書。武平五年三月,卒於晉陽,年六十七。贈儀同三司、信

義二州刺史、吏部尚書。

封述,字君義,渤海蓚人也。父軌,廷尉卿、濟州刺史。述有幹用,年十八

為濟州徵東府鎧曹參軍。高道穆為御史中尉,啟為御史。遷大司馬清河王開府記

室參軍,兼司徒主簿。太昌中,除尚書三公郎中,以平幹稱。天平中,增損舊事

為《麟趾新格》,其名法科條,皆述刪定。梁散騎常侍陸晏子、沈警來聘,以述

兼通直郎使梁。還,遷世宗大將軍府從事中郎,監京畿事。武定五年,除彭城太

守、當郡督,再行東徐州刺史。武定七年,除廷尉少卿。八年,兼給事黃門侍郎。

齊受禪,與李獎等八人充大使,巡省方俗,問民疾苦。天保三年,除清河太守,

遷司徒左長史,行東都事,尋除海州刺史。大寧元年,徵授大理卿。河清三年,

敕與錄尚書趙彥深、僕射魏收、尚書陽休之、國子祭酒馬敬德等議定律令。天統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