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二百零三章 王朝週期律 (第2/2頁)

加入書籤

可是說到緊要關頭,對方那往往漫不經心的一句話,往往卻有於無聲處起驚雷的效果。

至少現在,他早已經收斂了前輩的派頭,心中更是不敢有一絲怠慢的心思。

別的不說,光是這一句“得天下者,得民心”就已經夠嚇人的了。

看到狄知遜緊張的模樣,魏叔玉決定不再拿這個老實人開涮了。

“好了,不和狄公開玩笑了,既然你想知道王朝週期律到底是怎麼回事,那咱們不妨就由你那句‘得民心者得天下’入手,隨意聊聊如何?”

聽到這話,狄知遜點了點頭,身體也不由坐直了幾分。

他知道,重頭戲馬上就要來了。

果然,只見魏叔玉在黑板上畫了一個很大的圓圈,開口道:

“何為民心?諸子百家裡面都有著不同的解讀,可是在我看來,一句話就可以概括,那便是老百姓的真實需求!

正所謂民以食為天,對於絕大多數的老百姓而言,誰能幫他們填飽肚子,他們就願意跟隨誰。

甚至有的時候,哪怕這個皇帝不是傳統意義上的明君,可只要他對老百姓不錯,老百姓依然不會起來造飯的。

可問題來了,老百姓想要吃飽肚子,那就得首先有地,狄公不妨回想一下,歷史上那些朝代,在開國的時候,是地多還是人多?”

“嘶……”

狄知遜聽到這句話,猶如醍醐灌頂一般,不禁深深吸了一口涼氣。

對啊!

歷代開國之時,多半都是經歷了數十年的戰亂,成年男子數量驟減,國家的田地大多荒蕪。

這個時候,只要上面的皇帝注意休養生息,同時大大方方地將土地分給老百姓,便能很快迎來盛世。

大漢的文景之治便是如此,正因為有了前兩代帝王的韜光養晦,積攢實力,才有了漢武帝的追南逐北,封狼居胥!

其他朝代剛開始的時候,基本上也都差不多。

不管皇帝主張以哪家學派治國,歸根結底,老百姓都是有土地種的。

他在底層生活過,因此對於老百姓心裡怎麼想還是略知一二的。

都說無恆產者,無恆心,那些老百姓,但凡手裡有一兩畝地,是絕對不會揭竿起義去和朝廷對著幹的。

想到這裡,狄知遜的臉色一下子變得慘白起來。

他看著魏叔玉,神色震驚道:

“莫非少主的意思是到了每一個朝代的末期,因為老百姓沒了土地,所以才民不聊生,最後活不下去全都當逼上梁山了?”

聽到這話,魏叔玉點了點頭,露出了一個孺子可教的表情。

接下來,只見魏叔玉輕笑一聲,目光中帶著一些玩味的神色。

“不如狄大人猜上一猜,你說老百姓的那些土地,最後都去哪了啊?”

“這……”

狄知遜思索片刻,緊接著便是臉色慘白地愣在了那裡。

因為他已經想到了答案。

那些土地全都進了世家豪族的手裡!

“莫非這便所謂的是王朝週期律嗎?”

狄知遜看著眼前的魏叔玉,心中又驚又駭。

如此驚駭世俗的觀點,這個年輕人是怎麼想到的!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