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章 另一種過程(5) (第1/3頁)
第100章 另一種過程5)
人這一生的命運,到底是自己能主宰的成分多一點,還是被動的事件推動的成分更多一點。
又一年9月,雨季來臨,連綿陰雨天不斷。
幽默的網友網上發段子說,陝西就是大不列顛帝國,不僅地圖相似,連天氣都像的九成九。
遺址這裡,但凡雨下的影響不大,就能上工上工,不能上,統一室內整理資料。
梁書媞是沒再敢多請一天假,乖乖的待在這裡,聽候安排,指哪兒打哪兒。
今年的中秋和國慶假期連著,梁書媞倒盼望能到時候給放兩三天假。
天氣放晴,已經是到下旬了。
梁書媞這一組考古人員,負責的幾個祭祀坑,因為前些天下雨的影響,落了進度,最近是要忙著迎頭趕上。
平時可能吃了午飯還午休睡一陣,這幾天是吃過飯就回去繼續上工。
三米多深的基坑,中間撐了幾根長棍頂著。
梁書媞蹲在地上,教旁邊的新人畫地層線,還有一位同事,在另一旁刮面。
厄運在來臨之前,沒有預兆。
等察覺到的時候,已經晚了。
雲淨天空,梁書媞正在給新人示範,清楚看到眼前的土層發生位移。
她一把拽起旁邊的人,只是都還沒站起來。
上方的土,全部傾瀉下來。
她連同她的同伴一同被土壓在地,梁書媞在倒下的那刻,從縫隙中,還窺得見一絲藍天。
再一瞬,身上的重量更重了。
整個世界,完全暗了。
秋日送爽,風吹過,一片葉落下。
在如今資訊爆炸的年代,距離長短對資訊傳遞的影響,幾乎微乎其微。
剛開始,只需要是一個考古行業的微信群,有人發出一條訊息。
【聽說陝西某某某考古作業坑現場,發生坍塌,埋了好幾個人。】
然後附一張現場事故圖。
從微信群,到更多個微信群,再到頭條、微博、抖音等等。
不需要記者,一條新聞就産生了。
王昭霞和梁國偉在鐘樓的面館商量著雙節來臨,要不要再多招幾個人。
有位上了年齡的男性客人,坐在大廳,一邊用筷子拌麵,一邊刷手機,看到了一條新聞,嘴上順便讀了出來。
【xx考古現場塌方,多人被埋】
是正倒面湯的服務員聽到了,因為知道老闆的女兒就是幹考古的。
“叔,你說哪個地方?”
大叔把手機螢幕給服務員看,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