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章 篇七:玉魂·故地重遊 (第1/2頁)
第98章 篇七:玉魂·故地重遊
春節是最熱鬧的節日, 四處張燈結彩,哪裡都是鞭炮的聲音。
防空洞的事情被節日擱置下來,越滾越大的謎團卻始終縈繞在眾人心中揮之不去。
毫無意外, 明樾又不回家過年。衛斯誠和洪鐘商量了老半天, 決定去淩岓家湊湊熱鬧。
何女士對客人還是很熱心,對第一位由好大兒主動帶回家的姑娘更是熱心得過了頭。
“這姑娘真好看, 不像我們家那個糙兒子。”
“吃不吃橘子?阿姨挑的最好的。或者吃不吃葡萄, 阿姨給你剝皮?”
姜泠搖搖頭, 誠惶誠恐, “不不,阿姨我自己來,自己來, 謝謝阿姨。”
“小姜,你是做什麼工作的?你家裡…”
“媽——”淩岓及時制止母親“盤查戶口”,“您要不上樓洗個澡?年輕人的事您就別跟著摻合了。”
“那也行。”何槿頤拍了拍兒子的手, “你把人招呼好啊!”
“放心放心。”淩岓轉身道歉, “不好意思, 我媽她就愛問東問西。”
“挺好的。”姜泠不覺得這有什麼, “有人關心就很幸福。”
年夜飯寓意團圓, 春晚就是最應景的背景音樂。閑聊之間, 得知姜泠是個能探險能治人的醫生,何女士更加欣賞她了。
“我一直就說,女孩子是很聰明的。像我們學校, 很多小姑娘成績又好, 性格又好, 自理能力又好,哪裡都好。每次有人說什麼女孩不適合搞科研, 我第一個反對!你看小姜也是,能把醫科讀下來的,了不起!”
“不是醫科,我沒讀醫科。”
“自學成才?那更了不起了!”何槿頤笑眯眯打斷她,“女孩子要自信一點,要相信自己能做很多事,阿姨就覺得你很棒,比我們家這個棒太多了。”
淩岓嘆了口氣,對這種“拉踩”表示理解。
洪鐘在一邊偷笑,偶然間瞥到了何女士收藏的花瓶。花瓶上的圖案風格很眼熟,可他半天都沒想起來在哪裡見到過。
“小洪,怎麼不吃飯?看什麼呢?”淩峰順著洪鐘的目光看過去,瞭然,“這個瓶子是我們家槿頤在西北收的,蠻好看吧。”
“西北?”洪鐘想起來了,“我想起來了!是巴那!韓仲先家的壁畫也是這個風格!不過他家的風格很怪,花園像水鄉園林,走廊上的壁畫倒是很敦煌風。”
“這是兩種完全不同的風格呀。”何槿頤一聽,來了興趣,“能把這兩種風格混搭在一起的人,要麼是絕對的創新大師,要麼是幹脆的一竅不通。”
“這有什麼…敦煌風這兩年一直很火,有人喜歡也正常。再說了,老媽你收這個瓶子不也是因為喜歡嘛!”
“我可不是因為這個原因,你老媽我收這瓶子是為了一個故事。”
“故事?”幾個人不約而同抬起頭,“什麼故事?”
“畫靈的故事。”
敦煌壁畫由許多種不同的技法制繪而成。每種技法負責的部分不同,呈現出來的效果也不同。暈染法常被用來表現肌膚的細膩變化,線描法則在勾勒肌體輪廓時最為常見;瀝粉堆金則能把服飾細節點綴得栩栩如生。
在這些技法中,有一種最獨特,叫沉香點睛。取一塊上好的水沉香,磨成粉末後與礦物顏料混在一起,然後再佐以得道高僧的舍利子,用秘法燒制,這種沉香顏料才算完成。相傳,用這種顏料畫眼睛,能賦予畫中人或動物靈魂,讓其活過來。
“畫龍點睛,據說這個故事裡用到的就是這種顏料和技法。可惜傳說只是傳說,顏料的製作工藝早失傳了;至於使用這種顏料的技法,也早就沒人記得了。”
何女士講完,對這種技法的失傳頗覺得可惜,她看著那隻瓶子說,“當時賣瓶子的人說,這個瓶子出自一位盲畫師之手,這個盲畫師是唯一一個知道沉香點睛技法的人。這瓶子是他倒數第二個作品,我一激動就買下來了。”
“媽,等您退休了,我給您賣保健品。”淩岓無語凝噎。
瓶子上畫著複雜卻精美的花紋,對稱的葉扇很好看,至少在美觀性上十分充足。
“我倒不覺得阿姨被騙了。”姜泠看著那些栩栩如生的圖案,認真說,“這上面的圖案雖然多,卻沒有什麼是需要點睛的。或許畫它的人真的會那種技法,只是沒有運用到這只瓶子上而已。”
“看看!”何女士大快,“看看我們家泠兒的鑒賞能力,再看看你們的,唉!”
淩岓心知這是在點他呢,也不接話,默默低頭吃飯。
飯後,衛斯誠看了一眼其他人:洪鐘正對著小品傻笑;自家姐姐已經和淩岓說悄悄話去了…剩下他一個人百無聊賴地坐著,只好翻出手機刷一刷。
滿屏都在討論春晚的穿搭、妝容、節目內容,只在一個無人在意的角落裡出現一條實時:巴那壁畫複活。
衛斯誠點進去一看,上面只有一句話:巴那某戶人家的壁畫複活,壁畫中的人物現均已失蹤。他覺得好笑,哪有用“失蹤”來描述壁畫人物的,想來又是營銷號博眼球的行為。
可再往下翻,劃到配圖時,他卻頓了一下——圖上這面牆有點眼熟,自己好像在哪見過。
半晌,衛斯誠戳了戳洪鐘問,“老洪,你看看這是哪兒?眼不眼熟?”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