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二章得馬為吉 (第1/2頁)
樓船夜雪瓜洲渡,鐵馬秋風大散關。位於秦嶺北麓散關是關中四大門戶(東有函谷關、西有散關、南有武關、北有蕭關)之一,自古便是兵家必爭之地。
極目遠眺,群山疊翠,峰如奔馬,圍成天然屏障,阻斷南北交通。曹操徵張魯經行此處,孔明伐魏亦由此東進,劉宇心潮澎湃,江山如此多嬌,自當勒馬揮鞭,不知會與誰征戰於此。
從杜陽城出來,一路遊山玩水已有月餘,顧明很是想念徒弟馬超,唸叨道:“有一個多月沒見馬超這小子,我教他的刺劍、劈劍、崩劍、點劍該練熟了,接下來要教抹劍、掛劍、撩劍,再不回去這小子就要偷懶了。”
已經是六月,連續二個多月的征戰奔波讓人疲乏,劉宇看了看面帶憔色的眾人,笑道:“回長安。”
先到郿縣送回典韋,鮑鴻設宴款待,問起杜陽戰事,笑道:“鮑某收到牛中郎將的公文,賢侄在杜陽立下軍功,我已行文奏報朝庭。不知賢侄何時起程返京?”
劉宇知道,最後那句才是鮑鴻的關注點,笑應道:“應該會在七月動身,世叔之事儘管放心,小侄定當盡力。”
經過杜陽城共患難,劉宇與典韋間的情誼更深一分,分別在即有些難捨。劉宇道:“典大哥放心,你的家信我會派人送達,咱們很快就能在京中見面。”
顧明笑道:“典兄,到了京城咱們不醉不休。”
這趟出京收穫滿滿,招攬到典韋是最大的收穫,四十多匹駿馬是意外之喜,至於小馬超對劉宇來說算是搭頭了。天下英雄何其多也,劉宇想到郿縣還有法正和孟達兩個知名人物,也還是十來歲的少年。法家和孟家不比馬超家,這兩家是郿縣的大族,根本沒有希望將這兩人帶走。
出京前劉宇有過打算,有一個人是勢在必得,扶風人馬鈞。三國時期群星璀璨,英雄豪傑輩出,有梟雄之主,猛將如雲謀士如雨,便連邊塞異幫也有傑出人物,在三國曆史上留下光芒。
士農工商,重儒輕工,史書中對馬鈞的描述卻少得可憐,但作為穿越而來的劉宇深知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的道理,可以不要臥龍鳳雛,可以不要關張趙雲,但絕不能錯失馬鈞。
這位機械大師重現指南車,改進諸葛連弩和投石車,改良織綾機和龍骨水車,研發水轉百戲,他在軍事、農業、手工業的貢獻都足以改變時代。三國時馬鈞不為人重視,一生鬱郁不得志,只做過給事中,受人蔑視,劉宇下令決心,騙也要將馬鈞騙到京城。
馬鈞是扶風人(1),史書上沒有記載這位大師的生卒年,不過劉宇根據他在魏國做給事中時的年代推測,現在的馬鈞應該和馬超的年紀相訪。扶風城內住著近萬戶人家,城外有數十個鄉里,要在茫茫人海中找尋一個口吃的少年何其難哉。
提綱契領,劉宇沒有盲目地亂找,而是帶著白利等人每天前去拜訪亭長,喝酒聊天打聽馬鈞的訊息。趁這個空檔,顧明去了茂陵,把馬超接了來。半個月後終於有了眉目,馬鈞住在扶風縣南的杏林鄉。
杏林鄉因杏得名,房前屋後山坡上都種滿了杏樹。六月杏子成熟,金黃色的杏子掛在綠葉中,勾得人口直流。
一棵杏樹從道旁小院中探出樹幹,露出滿枝紅黃豔色,馬超忍不住在馬背上探直身子,伸手去摘。杏子熟透,拽動樹枝帶得不少杏子掉下,“噼裡啪啦”地落了一地。
“不告……而取,謂……謂之賊……賊也。”從院牆處站起個小孩,滿面通紅地盯著馬超道。
“小結巴,要你管”,馬超將手中的杏子塞入嘴中,香甜爽口,汁水飛濺。說話嗑巴,劉宇心頭一動,得來全不費功夫,莫非這小孩就是馬鈞。
劉宇笑道:“這位小兄弟,是我們失禮了。這棵杏樹上的果子我們都買了,你家大人可在家中?”
那小孩往後退了幾步,打量著這群騎著高頭大馬的人,不像是前來買杏的商販。小孩高聲叫起來,“娘,娘,快……快來”。
從茅屋內走出一名婦人,手中拿著簸箕,背上還揹著個娃兒。看到劉宇等人,婦人問道:“你們找誰?”
劉宇跳下馬,笑道:“我們想買杏,不知價錢如何?”
婦人道:“鈞兒,去田裡把你爹叫來。”
聽到鈞兒兩字,劉宇估計眼前這個孩童多半就是要找的馬鈞了。院中窄小,容不下這麼多人,婦人笑著招呼道:“自家杏子,客人儘管吃。”
劉宇打量著小院,五間茅草房有些陳舊,院子的西牆曬著衣服,補丁摞著補丁,看得出生活過得艱難。
功夫不大,一名荷鋤的漢子身著褐衣、高挽著褲腳匆匆趕來,小腿上還粘著泥巴,那個小孩則一路小跑著追在身後。
放下鋤頭,那漢子有些木訥地與眾人見禮,吱唔著開口道:“幾位爺要買杏子。我家的杏子好吃,一斤一錢,要多少?”
剛才眾人嘗過,這杏子香甜可口,滋味甜美,在扶風城內要賣三錢一斤,馬超已經吃了七八個,有些泛酸,手中捏著兩個把玩著不捨。問清那漢子姓馬,那娃兒正是馬鈞,加上口吃這個特點,劉宇知道這娃兒正是自己想要找的人。
白利這些天跟著他四處打聽馬鈞的下落,知道劉宇真正的目的是找尋這個口吃的娃兒,那娃兒樣貌普通、而且結巴,遠不及馬超機靈,縮在婦人的身邊怯生生地打量著眾人。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