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2069章 這尊韋陀像不簡單 (第2/2頁)

加入書籤

“你再看看這裝束!”哈森的聲音不自覺地拔高了八度,帶著一種發現寶藏般的驚喜,“這盔甲的質感,嘖嘖,簡直讓人忍不住想摸一摸,感受一下金屬的冷冽!還有這飄帶,哎喲,這風吹動的感覺,完全是呼之欲出啊!這種工藝,在現代恐怕也難得一見吧?簡直是巧奪天工!”

他越說越激動,手舞足蹈地比劃著,彷彿那座韋陀像就在他面前活了過來,隨時準備揮動金剛杵降妖除魔。

“陳,我跟你說,不管這東西是不是古董,光是這雕工,就值回票價了!所以我連價都沒講,二十塊就買下來了!怎麼樣,是不是很划算?”

哈森話音剛落,陳陽的眼睛就瞪大了,嘴巴微微張開,一副難以置信的樣子,“多少?二十塊?你沒開玩笑吧?”

哈森一臉理所當然地點點頭,還帶著幾分得意,“對啊,就是二十塊!怎麼了陳,是不是我又花多了?哎呀,看來這次又要含淚虧個十八塊了?”

陳陽笑著搖搖頭,眼神中流露出一絲欣慰和讚賞,這個年輕人身上那種對藝術品天生的敏銳直覺,讓他不禁想起了老爹安德森。陳陽低頭撫摸著手中這尊看似普通的韋陀像,在外行人眼中,這或許只是一塊毫不起眼的木頭,但哈森卻憑藉著與生俱來的藝術天賦,一眼就看穿了其中的玄機。

望著哈森那專注的神情,陳陽心中暗暗感嘆,這個從未系統學習過古董鑑賞的年輕人,竟能在眾多蒙塵的物件中一眼認出這尊韋陀像的不凡之處,果真是虎父無犬子。

“那倒不至於,”陳陽食指輕輕敲擊著桌面,發出輕微的嗒嗒聲,目光重新落在掌中的韋陀像上,指尖沿著那流暢的衣褶紋路緩緩劃過,“這東西要是再大點兒,嘖嘖,可真就了不得嘍——這可是明代的東西,可不是普通的木雕,用的那可是夾紵工藝,懂不?”

哈森聞言,濃眉一挑,身子不自覺地往前傾了傾,原本搭在椅背上的手臂也放了下來,手指無意識地摩挲著下巴,他皺起眉頭,藍色的眼睛裡滿是疑惑,“陳,夾紵?這又是啥玩意兒?聽起來跟某種布料似的……”

陳陽被他這副模樣逗樂了,嘴角微微上揚,將韋陀像輕輕放在茶几上,發出清脆的碰撞聲,“這夾紵啊,可不是布料,而是一種失傳已久的漆藝工藝。”

夾紵胎這玩意兒,真真兒是門掌心上的手藝——那天然生漆得從漆樹上一點點刮出來,帶著山林晨露的溼潤;天然紵布得是上好麻織就,吸水性極強又韌勁兒十足;至於瓦灰,那更是講究,須得取用最細膩的瓷土,細細研磨成灰。這三樣湊一塊兒,看著簡單,實則每一毫釐都考驗著匠人的眼力和手感。

這韋陀像的夾紵胎,背後藏著的可是整整四十八道精細至極的工序。先是用生漆將紵布一層層裱糊上去,每糊一層都得等徹底乾透才能繼續,這烘乾的步驟就得反覆好幾回。之後,匠人得用大小不同的砂紙,一寸寸細細打磨,直至表面光滑如鏡。最關鍵的夾紵工序,更是得像繡花般耐心,得一層層將漆灰均勻地嵌入布紋之中,稍有不慎,整件作品便會前功盡棄。

如此繁複的工序,別說那些個木胎佛像,就算是金銀器也比不上。陳陽暗自掂量,這夾紵胎的手藝,不僅是漆藝中皇冠上的那顆明珠,更是古代匠人智慧和技藝的凝結。用這般工藝塑就一尊韋馱像,其難度和挑戰,怕是遠超常人想象,成本更是翻了幾番都不止。

“哈森,你可以想象,製作工藝如此複雜,要經過烘乾,打磨,夾紵等48道工序完成,你就可以想象,這尊韋陀像的價值,二十塊就跟撿一樣!”陳陽笑著看了一眼哈森,“你這就是我們常識的撿漏!”

“哈森,你來看!”陳陽雙手穩穩托起韋陀像,指尖在造像底座邊緣輕輕摩挲,確認無虞後將其輕置桌面,隨即朝哈森的方向推了推,目光灼灼地示意他仔細端詳,“這尊韋馱,一眼便知是皇家供奉的精品,周身氣韻凝而不散,絕非尋常人家所能供奉得起。”

他微微前傾身子,修長的手指先是沿著造像的邊緣緩緩劃過,而後懸停在韋馱合十的雙掌上方,“瞧這姿態,雙手合十,掌心微張,金剛杵橫陳於雙臂之間,既顯威儀又不失慈悲。再看這山石,雖只是的背景,卻以寥寥幾筆勾勒出層巒疊嶂,山勢險峻,彷彿能聽見山風呼嘯而過。”

陳陽的聲音低沉而富有磁性,隨著他的講述,手指又移到了韋馱的甲冑與飄帶之處,“這夾紵胎的技藝,嘖嘖,當真是鬼斧神工。”

“從飄帶翻卷的褶皺,到鎧甲上細密的金線紋路,再到腰間那幾枚看似隨意繫上的繩結,每一處都透著匠人的心血。你瞧這飄帶,似隨風舞動,卻又在靜止時完美貼合身形;這鎧甲的每一片甲葉,都經過了反覆打磨,光澤內斂卻又暗藏鋒芒。”

他頓了頓,目光在造像的臉部停留了幾秒,“最絕的是這開臉,圓潤飽滿,眉目清秀,甚至能看出幾分少年英氣。這種面相,在我們華夏美學裡叫做''天真爛漫'',是明早期的典型風格。”

陳陽抬手示意哈森靠近些,聲音裡帶著一絲自豪,“用夾紵這種工藝來做韋馱像,成本高昂,非官方作坊難以承擔。更何況,這造像的形制、比例,乃至最小的裝飾細節,都嚴格遵循了宮廷造像的規矩,一絲不苟。”

哈森俯身湊近韋陀像,眉頭微鎖,手指不自覺地跟著陳陽的指點來回輕觸造像表面,眼中閃過一抹疑惑,“陳,我還是有點不明白,畢竟這東西上面沒有任何銘文或者標記來證明它的年代,你憑什麼這麼肯定它是明代的,而且還是官造的?”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