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六章 民貴君輕 (第3/3頁)
更沒算到,謝玄並未拖延,直返邊關。
還有天下人也未想到,蘇笙笙會挺身而出。
正是這一連串的民心所向,最終讓北戎皇帝葬身邊關,也讓百姓敢於反抗屠戮。
大戰雖停,但餘波蕩漾。
世人不知二聖已悔恨飲下毒酒,在新帝未敢將身世立時公之於眾,坐穩皇都時,謝玄與張老將軍和韓大將軍折返天塹關。
如果以前這般大將雲集,必然會引發皇帝恐慌,但此後卻是平常之事了。
這個世道,還尊崇血脈正統。
如果文瑞世子公佈身世,不免會引人生疑。
如果說他是前聖太子之子,那也可說他是為迴避後世史書,口誅筆伐他弒父篡位。
只有盛世太平時,才不需要他的血脈。
而今一戰,南陵全線貫通,備受矚目。
他們不能步北戎後塵,讓世人猜忌他會開土擴疆,進而引發關系緊張。
白上國如此,失地的虞昌亦是如此。
曾有人問,為何得知皇帝與奸臣密謀,而不趁早出手。
謝玄也在匆匆返家時,帶著恨意說出早該將君瑤永絕後患的話。
而蘇笙笙的回答是,當訊息泛濫,難以監管時,有異人會看到未來五百年之事。
他可以穿梭時空,讓犯下不可饒恕之罪的人,不得出生。
可最後這個異人發現,即便他洞察每個人多年後會做下的惡事,而提早完結他們。
這個世界依然沒有變得美好。
因為每個人心裡都有陰暗面,他們與陽光並存,而他的插手讓世界失去修正的機會。
其實縱觀歷史,人禍皆起與欲。
而無正念引導,世界就會失去秩序。
說白了,就是想要擺脫這個輪回,需要的不僅是一人之力。
就像那個機器人之芯的電影,能監測到人腦罪行,但卻沒有給那0.01的人性之美,留下修正的機會。
謝玄有些明白,可也有些不想明白。
但他還是與寧國公放過了南詔國本土。
想鏟除異見思想,是不明白,思想是無法達成統一的。
尤其是在暴力下統一的思想,必會遭到反噬。
但這一次,軍民協同作戰,罕見的孤立了朝廷中心,也讓諸國感受到了某種思想,民貴君輕。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