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一百四十二章 兩全 (第1/2頁)

加入書籤

跟李嵐的怨念比起來,張德源身為父親,同為男人,他能更深刻地體會兒子的痛苦。

兩家的孩子走到了這一步,其實他們家長之間也不是沒有坐下來談過這個事情,一年前菲菲的爹就在百忙之中抽出時間,專門為了孩子們的事約他見過面。

人家只養了一個閨女,自然是愛若掌上明珠,菲菲的爹表示,只要兒子願意轉業,可以發揮他才幹的很多部門都隨便他挑,希望他回去好好做兒子的工作。

他回去後好不容易才找到兒子,跟他表達了菲菲爹的意思,電話另一頭的兒子沉默了很久,久到他以為兒子都不準備再跟他說話了,正想掛電話,兒子開口了:

“爸,您要不知道現在的局勢,您看看新聞,我不會走。”

說完他就掛了電話。

張德源怎麼會不瞭解當時的局勢呢?即使不是所有的普通公民都會這些事,但他自己的兒子身在海軍,這些事情與自己的家庭息息相關,再說了,他自己也是一名公務員,雖然官職不算大,但也牢記那一句“位卑未敢忘憂國”的古訓。

兒子畢業工作的這幾年,南海局勢風雲變幻,各國頻繁軍演,距離兩個大國之間的戰爭曾經僅有一步之遙,戰士們的遺書都已經寫好了,但他自己也是過了將近半年時間才在年底時央視的一則新聞上推測出發生了什麼。

那則新聞配著畫面的只有短短几句話——“南海方向戰雲密佈,火箭軍與海軍展開聯合行動,我海軍艦艇編隊不畏強敵、迎難而上,千里之外,火箭軍某基地接到聯合作戰指令,數十枚新型導彈引弓待發。”

在當今世界上,需要我國動用數十枚新型“東風快遞”,還不保證能對付得了的“強敵”,還能有誰呢?

那場真槍實彈的對峙過後,國家保住了南海的戰略空間,這一切,正是靠許許多多像兒子這樣時刻做好犧牲準備的孩子才贏回來的。

他不再勸兒子,但他也已經料到這兩個孩子終會分開,遺憾肯定是有的,他們也算是從小看著菲菲這孩子長大,不誇張的說,都差不多是當成半個閨女來養著了,但自古忠孝總是難以兩全,他家又憑什麼可以例外呢?

看著兒子那般傷心痛苦還記著要去安撫妹妹,張德源比自己考中頭名解元還要驕傲自豪,這麼好的孩子可是他養大的呢!他想做什麼就做什麼罷,自己當爹的幫不了他,可也不能扯他後腿。

一家人各懷心事,隊伍已經走到了離京城最近的驛館,這驛館可就氣派了,佔地闊大,n多個院子,衛靖也不再把驛站所有人都趕走。

但不知是為什麼,衛靖還是把他們這一隊人全部安置在一個院子裡面住著,只不過是蕭景燁跟蕭元錦住後院,別的人住外院。

如果有的選,其實張曉瑛是不想跟蕭景燁住一起的,這種活靶子,靠近他都危險。…

不過這一路回來,除了在第一個驛站有人潛進來刺殺之外,一路上倒是安安穩穩,別說刺客了,連條野狗都見不著,這讓張曉瑛不禁懷疑第一天的刺殺其實是衛靖設的一個套。

大概是因為有衛小將軍這個煞神在,一切牛鬼蛇神都要退避三舍。

吃過了蕭元錦送過來的晚飯,張曉瑛默默的想,這是蕭元錦送過來的最後一頓飯了吧?要是她知道她堅持送了那麼久的飯菜,結果自己老哥一口都沒吃,也不知道她會怎麼想?不過她應該也料到了吧,因為哥哥吃大鍋飯也並沒避著旁人。

飯後她例行由蕭十二跟衛五六帶著去指導合唱團的表演,不得不說合唱團進步可真是神速,輪唱也幾乎可以配合的完美無缺了。

只是今天氣蕭十二跟衛五六帶她去的地方與往常不太一樣,他們帶她去的是黑旗軍駐紮的軍營。

張曉瑛還是第一次進古代的軍營,不由好奇的東張西望。

原來這軍營是分了好幾層,最裡面那一層大概就是衛靖的營帳,看起來除了大一些,跟周邊的營帳也沒有什麼更多的區別,原來“中軍大帳”就這麼來的,還真是言辭達意,就是軍帳中間那頂大帳篷。

軍營裡規規整整,帳篷扎的都整整齊齊,對線對角平齊,隱隱透出了一股肅殺之意。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