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430章 開始 (第1/4頁)

加入書籤

交接的事情繁多且繁瑣,平民對長山郡的撤走,石州的捲土重來感到非常不安。

到處都有民眾上街奔走號呼,向長山郡請願不要撤離。

在這個背景下,雲卿水趁機發動宣傳,告訴大家,從今天往後,能依靠的只有農會組織了。大家要緊密的團結在當地的農會組織下,保衛來之不易的成果。

張雙喜也親自與農會的代表們舉行了會談,與他們約法三章。

一、只要農會不欠稅,石州不干涉農會運轉。

二、稅務標準為每畝地每年五百公斤糧食,旱澇不變,決不加徵。

三、農會在石州總督府備案,雙方約定代理行政,農會管理之處,一切責任由其承擔。

相當於總督府把行政權外包了,帝國中沒有此先例,但特事特辦,最高會很快同意開此先例。

約定在楊傑華的見證下籤訂,上交帝國本部備案,以確保法律程式的允許。

這個約定簽訂之後,對於農會而言,他們終於能安下心來發展了。

農民們知道現行的制度不會改變,也紛紛歡呼起來,家家敲鑼,村村打鼓,聲嘯震天。

後來,這片土地上的人,將這一天約定成一個鑼鼓節,意寓瘟神的離去和他們的新生。

但新生的農會也面臨著嚴峻的挑戰,諸多行政事務都壓在它身上。

他們要負責維護秩序,制定法規,還要協助化肥、農藥、水源的處理,解決矛盾爭端。

村村之間,為了一處水源而發展成大規模械鬥的,不在少數。

這樣事情當然要禁止。

同時,他們還承擔著每畝五百公斤糧食的負擔。

定額稅有個好處,能極大的激發農民的動力,因為超過五百公斤的收成都是自己的。

一畝地一年可以種兩季稻子,早稻一般有三四百公斤收成,晚稻五百公斤也不成問題。

這樣一年下來,一畝地就能有四百公斤糧食的收入,可比以前七成的稅要好太多了。

如果能再加把力氣,一畝地有五六百公斤也不難。

而且現在全是自耕農,沒有佃戶,只要不懶,吃飽穿暖基本沒有問題。

而這對於石州來說,這也是好事。

以往的收稅成本非常高,動不動一個稅警大隊進村鎮壓,打砸搶燒,進而發展成大規模的騷亂械鬥也不少見。

到今年,稅警都壓不住了,軍隊和特務組織進場屠殺,搜光殺光。

對石州的經濟造成的損失之大,難以估量。

現在,一切工作都由農會負責,行政也不需要他們管了,稅收也不用管了,收的稅雖然少了,但收上來的稅反正更多了。

張雙喜直接解散了稅警部隊,解除了別動隊、統計局等一系列的特務組織,清理了一大批冗官,裁撤了石州將近一半多的官吏。

使得總督府的開支預算一下子降低了一半還多,政令變得通行,繁務減少。

張雙喜在這段時間專門研究過林郡長的發家史,銳意向他學習,作風雷厲風行,使得石州局面迅速為之一新。

但他的根基遠遠較上任總督為淺,實際執政經驗不足,在帝國內沒有靠山,也使得他埋下了非常大的隱患。

好在軍隊裡的老兄弟還在支援他。

這也是他唯一的依仗。

林文將大部隊撤回了長山郡,將佔據的大墩堡,山城,江口城一一交還,將所遺留的物資一一運回了長山郡。

送別了吳培、嚴西等四位軍長,讓他們隨西軍區的代表回去了他們原本的屬地。

解散了人類治安軍,兌現了所有軍功,一半的人選擇了要錢,一半的人選擇了升級。

由於人數太多,一個【楊枝甘露】只有159秒,要接觸3秒左右才有比較好的效果。

林文在軍營裡摸了三天男人,等待他摸的男人還有茫茫多。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