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章 女神的兩面(二) (第2/3頁)
“皮?”女主持雖然經常逛微博,但畢竟也是將近四十歲的人了,對於這些年輕人的梗還是無法理解。
洛泉仰頭想了想該怎麼去解釋:“大概……就是調皮搗蛋,神頭鬼臉,花裡胡哨………………”
不解釋還好,這一解釋女主持更疑惑了。
“我大概能理解是怎麼個意思。”女主持也沒有特地去糾結,而是進行下一階段的提問:
“換一個話題吧,說說你在音樂上的這些事,或者說,關於你的才華。”
“才華這兩個字我可真不敢當。”洛泉笑著擺了擺手,“現在國內國外都有很多人吹捧我的才華,最離譜的論調已經是說我能和年輕的莫扎特相提並論了,說實話我真的沒有這麼厲害。”
“可是你的作品真的很不錯啊,就算不談流行樂,光說《卡農》或者《致愛麗絲》,這些都是在世界範圍內引起轟動的古典音樂,許多老資格的音樂家對你的作品也是大為讚譽。”
洛泉抿著嘴唇,嘴角微揚:“我始終不喜歡大眾給我安的所有音樂天才的頭銜,我只是想把好聽的歌獻給大家,這些旋律也和上天沒有任何關係,它們是樂壇所有前輩共同的結晶。”
這次女主持是徹底不懂了:“為什麼這麼說?”
洛泉認真地進行解釋:“現代所有的音樂型別,不論是R&B、搖滾、爵士,追根溯源,其實都是由古典音樂發展而來。
歌曲裡用到的旋律,你也一定可以在古典音樂裡找到相似之處,我們這些流行歌手,其實都只是在使用著那些偉大音樂家的遺產。
而幾乎所有現代音樂的型別,都是由西方音樂之父巴赫所制定,我們無論如何創作,最終都無法脫離《平均律》。
這其實也是華夏的流行音樂無論如何創作,也追不上西方乃至日本的原因,因為流行音樂本身就是個舶來品,本來起步就晚,現在還開起了倒車。”
洛泉一說就說嗨了,說了很多容易引起爭議的話,不過女主持的表情卻是興奮了起來:“那麼你覺得怎麼樣才能讓華夏音樂追上西方呢?或者說你自己覺得自己怎麼樣?”
“我肯定是不行的。”洛泉搖頭如撥浪鼓,“之前就說了,我對音樂的知識全都來自前輩,跳不出前人已經設定好的框架。
想要趕超歐美,需要的是創新,我不覺得我有這樣的能力,不過我相信泱泱華夏,人才濟濟,以後遲早會出現一個巴赫這樣的大音樂家,制定出一套屬於華夏的音樂《聖經》。”
女主持正色道:“你覺得這樣的人需要多久能出現,又需要什麼樣的條件?”
此時,尚藝許多音樂專業的教授、主任都聚集在了門外。
原本他們是準備來接受採訪的,談一談是如何培養出洛泉這個音樂天才的心德,沒想到現在居然是聽課來了。
洛泉深吸了一口氣,開始了講課:“首先,靠一個人肯定不行,西方古典音樂不是因為巴赫才結出瞭如此豐厚的果實,它是由巴赫、門德爾松、莫扎特、貝多芬等這些音樂家共同努力的結果。
其次,是環境。
正所謂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古典音樂誕生到壯大,都是為了滿足歐洲貴族的精神需求,說句難聽的那都是衣食無憂的上等人玩的東西。
而華夏,現在還處於也將長期處於發展階段,絕大多數人都在為了有一套自己的房子而拼命工作,學生為了分數拼命地接受塗鴉式的應試教育,一年能接受音樂相關的教育實在屈指可數。
所以別看華夏人口世界第一,但真正意義上學音樂和早音樂的,實在少得可憐。
你不能指望在這麼小的人群基數上,接連培養出巴赫、莫扎特、貝多芬。
同樣的道理也可以用在足球上,別看現在大多數中小學都已經建了足球場,但真正去踢的也有幾個學生?估計還不如平時在足球場上遛彎的學生多。
所以,我覺得現在有些人所謂追趕歐美音樂的想法是有些不切實際的,如果真有這樣的天才那當然最好,但我覺得,更應該關注的還是讓人民富起來,讓學生全方位的發展,讓人們不因為繁重的房貸而放棄精神生活的建設。”
原本是談藝術,結果說著說著又談到民生上去了,也不知道能不能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