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六章 少年裡昂之煩惱 (第1/3頁)
在美國洛泉沒什麼朋友,在房間裡躺了幾個鐘頭,也不知道去哪裡玩。
里昂待著錄音室裡練歌,塞弗爾特一直在公司應付記者媒體,弗雷德則是早在幾天前就去義大利了去了。
好在現代年輕人的娛樂方式也比較簡單,有一部聯了網的手機就可以解決一切。
不過玩手機歸玩手機,但是不能在社交平臺上洩露行程。
這次她到美國來一是給里昂慶生,二來也是給他的出道週年慶當神秘嘉賓。
要是讓大家都知道她已經來了美國,那這個神秘嘉賓還有懸念嗎?
雖然本來就沒有什麼懸念,但這種驚喜感還是要保持住的,畢竟姐弟倆的組合在美國的人氣也不低,之前兩人合唱的歌曲也是稱霸了許久的b榜。
唯一可惜的就是姐弟倆還沒有同臺演出過。
要知道,流行副歌加嘻哈可是時下最常見的音樂組合,好多流行歌手都和嘻哈歌手合作推出過單曲。
但就音樂質量而言,洛泉和里昂的合作屬於天花板級別,不論是《lovetie》還是《seorita》都是相當抓耳的神曲,此外還有《stan》這樣的神曲撐起內涵。
以至於在b榜上,洛泉和里昂一度是熱度和銷量最高的流行組合。
不過全世界的流行風潮時刻都在發生著改變,從去年開始,嘻哈文化大行其道,黑人歌手在全世界都掀起了一股說唱熱。
里昂能火這麼快,除了長得帥,討少女喜歡以外,另一方面也是搭了嘻哈的順風車。
不過隨著大量音樂人開始跟風創作嘻哈歌曲,市場立刻被良莠不齊的作品衝擊,靈感、韻腳、節奏也在以肉眼可見的速度枯竭。
這樣的結果就是抄襲、借鑑之風盛行,聽眾們也有些審美疲勞了。
所以在2017即將結束之際,嘻哈的熱度終於出現了不可避免衰落,取而代之的,是電音。
其實電音在上世紀九十年代極其鼎盛,它的一種形態曾經火遍全球,不知道多少俊男靚女曾經和它一起起舞。
沒錯,就是迪斯科舞曲。
在華夏,這個詞和城鄉結合部、生產隊、喇叭褲一樣都是年代感十足的詞語。
現在幾乎很少看到了,但是當年那真是堪稱全國人民的共同娛樂活動。
不過隨著手機、網際網路、電腦的普及,熱鬧的迪斯科音樂逐漸被更加舒緩的流行音樂取代,現在誰要是還停迪斯科舞曲,絕對會被一個“土”字蓋在腦門上。
不過迪斯科舞曲雖然沒落了,但是電子音樂卻一直在發展,而且境況還一直都不錯。
迪斯科舞廳也沒有消失,只是換了一個名字——酒吧,這這裡依然可以聽著動感勁爆的的音樂跳舞。
在迪斯科舞廳裡跳有時候還得學點舞步,酒吧就沒有什麼講究了,就算是像個瘋子一樣原地亂蹦也沒有什麼,因為大家都是這樣。
和“聲名狼藉”的迪斯科舞曲不同,電子音樂雖然鬧騰,但評價和人氣都挺高的,近些年也一直有佳作湧現,格萊美也不時能看到它的身影。
不過這幾年一直都是那副比上不足比下有餘的樣子,和嘻哈比起來差了不止一檔。
但是,從去年開始,電子音樂開始出現了大火的趨勢。
以洛泉釋出《faded》這首歌為節點,電子音樂出現了新世紀第一首油管全球點選破一億的歌曲。
而《seve》更是重新整理了油管的點選記錄,真正意義上的掀起了一股全球的熱潮。
雖然這股熱潮是跳鬼步舞,但它確實給電子學帶來了巨大的流量和關注。
最重要的是,有資本看上了電子學這塊蛋糕,覺得這裡面藏著非常大的市場,有利可圖。
於是資本注入,給了音樂人創作的動力,然後優秀的作品帶來市場的關注與好評,資本賺到錢,加大投資。
不知不覺間,電子音樂市場進入了飛速發展的良性迴圈。
以前b榜前百歌手,頂多只看得到五六個dj的名字,大多還是和其他歌手合作聯名,自己單抗一部作品的少之又少。
但這半年來,dj的名字比之前多了整整三四倍,這樣的變化絕對不能用曇花一現去形容。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