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七章 複活 (第5/5頁)
一千多裡外的揚州,小橋流水,雞犬相聞。
北三橋一進院子裡,雪堆插著長條幡子,地上還有沒掃幹淨的爆竹屑,幾個孩子玩捉迷藏,發出陣陣尖叫和大笑聲。
廳堂中的大人不時叮囑他們小心些。
長條食案邊只坐著六個人,三對夫妻,一老二少。
老夫人看著院子,停箸感嘆:“要是三娘和孩子也在,團年飯就齊了。”
座下少婦與對面的兄長碰了下眼神,笑道:“阿孃,三娘是宮中貴人,怎麼能回孃家過元日呢?再說,她生的是王爺公主,我還不敢讓自家孩子和他們玩呢。”
另一少婦附和:“是啊,阿孃要是想三娘了,就在家多念念佛經,為她和大王公主祈福。”
老翁看妻子一臉落寞,拍了拍她的肩膀以示安慰。
兒子擠出笑容,開玩笑說:“都說阿孃偏愛小妹,以前兒不信,現在看是真的,兒和大妹妹在您眼前都不稀罕,光想著小妹。”
老夫人瞪了他一眼,“飯都堵不上你的嘴。”
飯後,女兒和媳婦攙著趙老夫人回房小憩。
“昨夜守歲把我累著了,年歲大了,比不得從前了。”
“阿孃一點都沒老,一年更勝一年呢。”
趙母挨著榻沿小心坐下,“我生三娘時就三十多了,現在她都有孩子了,我怎麼不老?這孩子,被我和你阿耶慣壞了,在宮裡能吃得好睡得香嗎?那是什麼地方?吃人不吐骨頭的地方,上次見面,你看她憔悴的。”
女兒打斷了母親的話:“阿孃,我看三娘氣色挺好的,她在官場多年,後宮又能怎麼樣,是你多心了。”
“是嗎?”
“是——”她向嫂子遞了個眼神,對方接下話茬,服侍婆母躺下。
“是啊,阿孃,您看刺史府送來的節禮,他們這麼頻繁示好,還不是因為小妹在宮裡得寵?聽說,皇帝還要立雍王為太子呢。”
趙母眼皮打架,“三娘不稀罕這些……”
待老人傳出鼾聲,姑嫂二人躡手躡腳地離開。
甫一關好門,趙二孃就捂住了嘴,嫂子扶住她往遠處走,生怕吵醒房中人。
迴廊拐角處遇到候立的趙家大郎,上來撐住妹妹的肩頭,緊皺眉頭問:“那些傳言是真的?小妹真的……”
趙大娘點了下頭,倒在兄長懷裡失聲痛哭,男人的臉抽了抽,妻子靠了過來,三人抱頭而泣。
——
弘業四年十一月,貴妃趙氏的喪訊布達四海,被追封為元德皇後。
隔年,其所出皇五子李澹封魏王,皇二女李壽寧封衡山公主,打破“名山大川不作封號”的祖制。
弘業帝直至駕崩,未再立後。虞朝後世君王,皆沿此例。
《詩經·商頌·殷武》:“赫赫厥聲,濯濯厥靈。壽考且寧,以保我後生。”
完結)
作者的話
實穎
作者
0519
昨天說今天連更四章,壓縮成兩章了。這個結局可能對於有些朋友來說還是不夠完滿,但確實是經過深思熟慮的。趙濯靈和李盈經歷了四年的情愛糾葛後都成長了,趙濯靈豐富了人生體驗和對情感的把握,磨煉了心志,更加明確了自我遠遁江湖沒死)。李盈享受了苦樂交加的親密關系,最終還是明白了愛的真諦。這對他們是最好的結局,也是我把最後一章取名“複活”的原因。孩子們有他們的個性和精彩的人生,也有他們各自的問題等待自己去解決。至於他們的母親去往何處,會不會重逢,我也不知道。希望他們在那個世界度過充實的一生。祝願你們都有自己的天命、堅持那些最重要最美好的東西。但願江湖再見!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