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樹影飛鴻 (第1/2頁)
原來這老道名叫左洪玄,實是武林中一個大有來頭的人物。
他自幼拜入道門,跟隨師父修行習武。因為天賦超卓,二十多歲時已經學成了一身好武藝,在江湖上揚名立萬。其後雲遊四方,不斷歷練,於武學一道更有精進。
在三十五歲那年,左洪玄來到了青州東萊郡的成山頭。此山位於九州臨海的最東端,站在山顛遠眺,東、南、北三面皆是蒼茫大海,萬里疆域到此戛然而止。當年秦始皇設壇祭日,稱這裡為“天盡頭”。
左洪玄東臨大海,極目遠眺,想起了魏武帝的“觀滄海”詩篇,“水何澹澹,山島竦峙”,又有“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裡”,心中忽生感悟,站在這天涯海角之上苦思三天三夜,猛地裡融會貫通,參透了玄黃至理。而以此印證,修道練氣、武學法門莫不包含其中,左洪玄潛心修習,十幾年間功力大進,終成武林中的一代宗師。
只不過左洪玄生性隨意,自由無拘,即便武學修為已經震鑠古今,也沒有想著開宗立派。只在六十歲和七十歲時收了兩個徒弟,也是聚少離多,大部分時間仍是隻身遠遊。
此時的左洪玄已經一百有三,早變成了江湖中的一個傳說,天下修道之人都以他為馬首,尊為“道宗”。而左洪玄雲遊之時又經常治病救人、懲惡鋤奸,老百姓們看到他天人一樣的手段,口口相傳,稱他做“布衣神仙”。
只是近些年來,他年歲漸高,已幾乎不入江湖走動。大多數時間都在名山大川中隱修,世間俗世則交給徒弟們處理,名聲反倒不如從前響亮。
這幾個月來左洪玄一直在湖北武當山閉關,前幾天想起清明臨近,大徒弟葛真每年這個時節都會到嵩山一帶採摘茵陳,晾製藥材。葛真武功不及師弟,但醫術通神,連左洪玄都自愧不如。他採藥製藥,免費為百姓診病,一樣把左洪玄“濟世救人”的理念發揚光大,很得乃師心意。
左洪玄左右無事,武當山和嵩山相距又不遠,便即動身前往,要去跟愛徒小聚幾日。
茵陳歸脾、胃、肝、膽諸經,能治小兒黃疸。俗話說“三月茵陳四月蒿,五月六月當柴燒”,茵陳一出三月,就會長成白蒿,失去藥用價值,而到了五六月份,枝幹硬挺,只能砍來燒火了。現在清明剛過,尚沒交三月,料想葛真還要等幾天才能到達,左洪玄也就不甚著急,一路緩緩而行,觀山涉水,倒也愜意自在。
不料今天走到這個留馬小鎮,竟然碰上了一群武林豪客,而且華胡混雜,似乎來自幽州城,委實大異尋常。那幽州城乃是北方胡人總庭,他們千里迢迢快馬馳到,不知有什麼重大圖謀。
左洪玄既不著急趕路,又怕他們對當地百姓不利,就決定暫時駐足,觀察刺探一番。如果真是奸人,自然要出手相懲,或者除去。
只不過他天性詼諧,就是販夫走卒、雜役屠戶,也跟人毫無架子的玩笑,甚至於搞點小小的惡作劇,搏老懷一樂。剛才在酒鋪門口跟那群漢子撞了個正臉,乾脆就假瘋扮癲,摸一摸對方底細,順帶從胖漢傅老三手裡騙來一枚銅板,賺得個燒餅落肚。
左洪玄修為深湛、返璞歸真,那三名武功最高的首領又早進了屋中,沒能見到他的把戲。剩下的人雖也不弱,但比起“布衣神仙”來終歸是差的遠了,在左洪玄刻意遮掩下,竟從頭到尾沒發覺異常,看出這老道乃是個名震天下的大高手。
左洪玄步上屋頂之後,幾個縱越來到鎮西。這裡有一條小路跟官道並行,只是中間山巒阻隔,除了打柴採藥的鄉民少有人走。這時躡足追蹤,卻正好可以隱蔽身形。
左洪玄邁開步子,在山石樹木之間奔行。看他神態飄飄,似乎跑的也不太緊急,但步跨極大,雙腳抬起落下之間,已經在數丈開外。過不多久,便隱隱聽到山下馬蹄轟隆。他躍上一棵大樹,果然看到前方煙塵滾滾,那十幾名漢子正伏在馬背上疾馳。
正要跟上,卻見當先一人撥動馬頭,轉入了一條進山小路。這裡是秦嶺餘脈,山勢雖不甚高,但表裡溝壑,盤旋曲折,一旦追丟倒也不易尋找。左洪玄怕失去了這群人的蹤影,乾脆提氣輕身,踏著樹頭前進。
他衣袖半張,每一步踏出都只壓的樹梢略微下伏,遠遠看來直如御空飛行,像只灰色的大鳥一樣。那群漢子馬行甚速,片刻功夫已經進入了山中,誰也沒想到天上還跟著個人影。
左洪玄來到岔路上方,見那群漢子走到了條靠山小道上,亂石崎嶇,馬匹已經不易通行。領頭三人商量了幾句,一聲呼喊,眾人翻身下馬,把馬兒隨手拴在旁邊幾棵雜樹上,繼續沿路上行。
只是他們邊走邊看,似乎在尋找什麼,速度就慢了下來。
左洪玄等他們走遠,順山勢躍下,也來到小道之上。往前走了十幾步,眼光落處,只見左側山壁上有擦抹的痕跡。略一尋思,已經猜到定是這群人的同伴留下了記號,指引他們前進。不過他們處事謹慎,走過之後就把記號抹去,不讓外人看出門道。
左洪玄更添疑惑,這群人如此小心翼翼,所謀幹的事情定然非同小可。自己跟隨至此,更加不能輕易放過了。
想到這裡,他復又攀上山頂,追蹤過去。幸虧那群漢子要尋跡前進,足下不快,左洪玄輕鬆跟上,腳步輕靈,穩穩的綴在後面。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