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290章 索魂鞭 (第1/2頁)

加入書籤

李世民列出了要殺的名單,李木楊勾掉了一個人,就是單雄信,李世民知道在李木楊造反中單雄信起了很大作用,雖然他很想殺掉單雄信,但畢竟是談判,就同意了這個要求。

在抓捕名單中,李木楊勾掉了王世辯的名字,按說王世充的兄弟子侄都要押往長安由李淵來定生死,但王世辯的情況的確特殊,他屬於這次造反的精神領袖,抓了他對於百姓也說不過去,李世民便也同意了這個條件。

同時李木楊提出悲田坊以東的二百畝地成為他私人產業,開設仁和悲田醫院,並且願意用盈利來填補悲田坊所需的費用,李世民同意了,悲田坊這種部門本來就是個爛攤子,有民間商人願意出資管理也能為朝廷分憂,但也提出護衛隊人數不得超過一百人,因為李世民聽說這次造反悲田坊的護衛隊很勇猛,不得不防。

而李世民提出的條件也很簡單,就是皇宮內的人與物都不許李木楊帶走,一人一物都不可以,對此李木楊有些好奇,物品不讓帶走可以理解,畢竟有很多黃金珍寶,只是這人不讓帶走是什麼意思?該抓的抓了,該殺的殺了,剩下的基本都是太監和宮女了,李世民要他們幹嘛?似乎還很在乎似的。

李木楊再仔細一想,這才發現,其實不止是太監和宮女,後宮還有一些王世充家的女眷,看來問題在這裡了,李世民要的是這些女眷,或者是其中的某一個?

對於這些女眷的命運,李木楊倒也不在乎,便同意了這個條件。

至於楊侗的存在,李世民並不知道,李木楊的身份他也不知道,知道這些事的人除了死了剩下的都是李木楊身邊的親信。

同樣,李世民進城談判與何人談判外人也不知道,也可以說,算是在平陽的保護下,李木楊也能全身而退。

洛陽城的交接由王世辯和陸士季牽頭,沒讓單雄信露面,因為李世民見到他就想殺他。

十二月十五,李唐的軍隊進入了洛陽城。

對比史書記載,提前了半年的時間,本該餓殍遍野的都城如今生機盎然,全城百姓夾道歡迎唐軍入城。

對於百姓來說,誰當皇帝都無所謂,被圍城的苦日子終於結束了,可以過個安穩的新年了。

也有百姓在入城的官兵隊伍中尋找著親人,流下兩行熱淚。

對於那些未被列入殺頭行列的官員,此時便是他們開始表演的時候了,面對跟隨李世民的那些文武官員,他們哭訴著王世充的各種惡行,意圖在新的政權下分得一個新職銜。

而那些入城官員哪有時間搭理他們,接手洛陽城需要處理的事太多了。

這些官員都是秦王府的人,多數兼任著陝東道行臺的職位。

李世民首要做的就是讓蕭瑀帶人去封存皇宮府庫,清點金帛,讓房玄齡與陸士季清點隋朝時期的圖文書籍。

然後便是安排官員接管洛陽的治安,以及刑部大牢裡的犯人,有些人是無辜入獄的,有些人是真正的犯人,該放不該放的也需要仔細斟酌,至於是否對洛陽牢房大赦,還需等李淵的旨意。

而出現混亂的也是刑部大牢,因為很多犯人是因為親友在李世民身邊當官而被王世充關進大牢的,所以這些犯人都受到了酷刑,此時這些人的親友便義憤填膺的找以前刑部的官員問責,要為親人報仇。

其實那些官員也有無辜的,他們也是受王世充的指使辦事。

這裡有個特殊人物,就是杜如晦的弟弟杜楚客,杜如晦在大牢裡找到杜楚客時他已經生命垂危了,渾身是血。

杜楚客是被杜淹送進大牢的,而杜淹是杜如晦的叔叔,在王世充朝堂任吏部尚書,為了表明自己誓死效忠王世充的立場將杜如晦的弟弟杜楚客送進了大牢。

杜淹已經被押到了西堤準備處死了,而杜楚客卻不計前嫌哀求杜如晦釋放杜淹,在他覺得一家人不該相互殘殺,對不起祖上,也讓外人看笑話了。

可見杜楚客是個胸懷豁達之人,很念親情,杜如晦只好求李世民釋放杜淹,杜淹為此保住了性命。

只是,杜楚客的情況卻不樂觀,渾身是皮鞭的痕跡,雖然流血不多,卻是無法止血。

這是一件怪事,李世民軍隊中的醫人也都束手無策,明明傷口不深,為何不能止血?

“這是索魂鞭打的啊。”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