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大爭之世 (十九) (第2/2頁)
劉緯謁鄒縣孟子冢,奉旨建廟,聆聽教誨的州縣官又是一頭冷汗。
“不要整日想著為聖人立後,始皇帝苗裔登門如何處置?爾等拿著陛下俸祿,去捧貳臣世家臭腳,良心被狗吃了?還是有意效仿孔氏千年不倒?見誰跪誰?”
“孟聖品行高潔,且無身後之憂,可為千古楷模。”
………
契丹新城西二十里,氈帳如雲,中軍主帳氣氛格外凝重。
簫孝誠歇斯底里的怒吼:“陛下讓你去信雄州取兩屬地錢糧?”
簫孝先訕訕道:“諸部不願硬取新城,你我怎麼向陛下交待?”
簫孝誠氣不打一處來:“何亮出鎮陝西十餘年,以邊帥拜相,一紙安邊書平党項,你哪來的底氣放肆?那三十里拒馬怎麼辦?”
簫孝先冷笑:“陛下早有復取關南之心,他敢不撤?”
簫孝誠反問:“三十里拒馬半日成形,會是臨時起意?”
簫孝先愣了愣:“也不知道南朝田地均的怎麼樣,逃人越來越多。”
簫孝誠暴跳如雷:“不是你把榷場搶了,會兩眼一抹黑?”
簫孝誠振振有詞:“諸部不用安撫?你又不讓搶漢戶?不也放榷商去了兩屬地?一個都沒死,不是什麼深仇大恨,身外之物而已。”
簫孝先氣極反笑:“秦王為什麼稱病不行?就是不願國人相爭!你倒好,曲奉陛下行事就算了,拼命離間民心!”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簫孝先推的一乾二淨:“那是簫惠乾的,我領軍不比簫惠領軍好?”
一封急遞打破兩人爭執:十餘艘商船懸停薊州外海,傳南朝宰相劉緯再兼樞密使……
簫孝先大發感慨:“我就知道,三度病危不死,肯定有鬼。”
簫孝誠沉吟道:“問問何亮,南朝是想毀約?”
何亮當日即回:北朝齊天太后前歲贈糧一萬石賑我京東路,今償三萬石。
簫孝誠長嘆:“撤軍吧,莫讓南朝看笑話。”
簫孝先支支吾吾道:“不能就這樣退,陛下有密旨,可以不攻城,但須毀去幽薊秋糧。”
簫孝誠大驚失色。
契丹南京、中京之爭一直不溫不火,兩邊將卒都抱著得過且過的心思應付差事,但若將幽薊漢人逼到絕路,那又是另外一說。
簫孝先知道其中輕重,苦口婆心道:“陛下移生母於上京,換我契丹一統,卻為太后所愚弄,能嚥下這口氣?我也在猶豫,南朝這不是送來三萬石糧嗎?加上兩屬地所儲,幽薊勉強能撐到明年秋收。”
……
劉緯、丁謂自澶州登船巡河。
兩岸民眾雀躍歡呼,參差不齊的遙祝:“兩位相公長命百歲。”
丁謂邊朝兩岸抱拳致意邊嘆:“若能將無棣入海口疏浚,海船可經黃河自抵澶州。”
劉緯搖頭:“滄海難移,絕無可能。”
丁謂問:“嘉瑞想沒想過,無論明夏會不會有百年一遇汛情,你都落不到好。”
劉緯淡淡的道:“契丹南京、中京之爭告止,緯就回同安定居,京畿產業盡數發賣,叔父可有興趣接手?”
丁謂就是一驚:“捨得?”
“有什麼捨不得?誰還能把事做完不成?”劉緯輕吟,“日月如磨蟻,萬事且浮休。君看簷外江水,滾滾自東流。風雨瓢泉夜半,花草雪樓春到,老子已菟裘。歲晚問無恙,歸計橘千頭。
夢連環,歌彈鋏,賦登樓。黃雞白酒,君去村社一番秋。長劍倚天誰問,夷甫諸人堪笑,西北有神州。此事君自了,千古一扁舟。”
喜歡天禧盛世請大家收藏:()天禧盛世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