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 大爭之世 (二十四) (第2/3頁)
耶律宗真遂詔蕭孝穆班師回朝,但耶律無敵、蕭紹宗、耶律留寧、蕭啜不、蕭匹敵等逆臣必須赴中京請罪。
蕭菩薩哥與何亮略一溝通,便讓蕭紹宗等人逐一朝覲,不至於一鍋端。
孔道輔已在契丹滯留一個多月,比誰都清楚其中內情。
耶律宗真絕不會因耶律燕哥封皇太后或是登萊二州榷場而動心,劉緯究竟開出了什麼條件?才讓勵精圖治的少年天子偃旗息鼓?
天禧十八年,四月初四。
孔道輔還雄州,答案揭曉。
契丹皇太弟、秦國王耶律重元出任駐宋大使,前大使耶律宗願就藩安南。
雄州販夫走卒有鼻子有眼的添油加醋,比兩屬地契丹人還要理直氣壯。
耶律宗真前年之所以徒生母蕭耨斤守慶陵,是因為蕭耨斤有意廢耶律宗真、改立耶律重元為帝。
耶律宗真雖然迫於蕭孝穆等後族壓力迎蕭耨斤回中京,但又夜夜提防,生怕某日醒來就成了階下囚,妻、子皆遭池魚之殃。
既然南朝願意安置耶律重元,何樂而不為?
孔道輔恍然大悟。
怪不得耶律重元三番兩次的關心親王待遇,僅趙元儼一人歲賜就達二萬五千緡,是契丹歲賜的十分之一。
那隻黑手無視南北界限!
孔道輔遂在雄州告病,不敢再去摻合京畿那些爭議。
其實,契丹中京朝局熱度已經在宋東京之上,主要圍繞蕭耨斤母子三人展開。
耶律宗真並未強迫耶律重元出任宋大使,反正還有三個同父異母弟,也可以讓耶律宗願留任,把那兩萬五千緡上繳即可。
但耶律重元的心已經不在契丹了,一邊在名下軍州擇粗通文字的漢人,一邊徵募精通儒學的契丹人,免得將來被人譏諷“蠻夷”。
蕭耨斤勸也勸了,哭也哭了,鬧也鬧了,甚至要把名下軍州全讓給耶律重元,換其熄了南下之心。
耶律重元不為所動,還拿趙全益出知銀川舉例,兄弟一內一外、家國皆安,就算有人謀逆,也得掂量掂量南朝反應。
蕭耨斤惱羞成怒,卻又無可奈何,她與耶律宗真的關係仍然勢同水火,每每同處同行總是相距十幾、二十里,說是仇人也不為過,再失去耶律重元這個唯一希望,真就是竹籃打水一場空,遂以耶律重元年僅十五為由,要求同往。
南北兩面官瞠目結舌,這讓蕃漢軍民情何與堪?
知情人眼裡耶律宗真是迫不得已,不知情則認為耶律宗真容不下生母和胞弟。
耶律宗真請蕭耨斤再幸上京,並讓耶律宗願留任宋東京。
耶律重元不願意,告生母蕭耨斤謀逆的就是他,哪能讓蕭耨斤受兩茬罪?
蕭耨斤將趕來勸和的蕭孝穆、蕭孝誠等人狠狠損了一通:“劉緯先挑撥我夫妻感情,如今又離間我母子關係,上蹦下跳的,不就是因為南京那賤人把劉無敵的小命捏在手裡?姦夫淫婦而已!爾等怎能束手無策?”
蕭孝穆、蕭孝誠等人盡皆駭然,調頭去問真假。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