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513章 燕王 (第1/2頁)

加入書籤

在踏上行程之前,蘇尚便已對此次出行的結果有所思量,心中並未抱太大希望。

然而,當真的著手辦事,四處碰壁後,她才驚覺,即便本無期待,心底仍不免湧起一絲失落。

懷著這般心情,蘇尚一路向北前行。所拜訪之人,幾乎都以拒絕的口吻,不願與她商談。水梁山的格局,並非一朝一夕形成,而是歷經歲月沉澱、日積月累而成。

至於秦皇任用女子為官一事,朝中傳言早已散佈至各州府縣衙。起初,眾人皆感驚駭,視之為奇聞,可細細琢磨後,又覺不過如此。

朝堂之事,向來波譎雲詭,女子為官,本就鮮有人看好。最關鍵的是,秦皇任命這些女子到各州府縣城任職,多半是朝堂妥協後的結果。若她們拿不出政績,此事大機率會不了了之。

那些精明世故的商戶與各地官員,心思往往更為複雜。蘇尚剛從泗水縣出發,水梁山中的門派、匪幫、村寨等勢力,便已提前獲知了訊息。

經文人幕僚一番分析,很快便能猜出蘇尚此行的目的。在北面,靠近南州府與東州邊界之處,任職的官員即便沒有公然與匪人勾結,在清楚水梁山複雜局勢的情況下,也沒人願意出手相助。

畢竟,在他們的地盤上,或多或少都涉及一些灰色生意,稍有舉動,便可能影響自身收益。與其冒險幫忙,不如保持沉默,以確保自身利益。就這樣,大大小小的區域,因這種潛在規則連成了一片。

蘇尚乘車前行,心中滿是寒涼,思索著這些註定難以找到答案的問題。在她看來,這或許是“飽漢不知餓漢飢”的緣故。

她若做不成縣令,回到蘇家依舊是大小姐,衣食無憂。可其他人,皆是為了家族產業拼命打拼,一步走錯便可能滿盤皆輸,甚至面臨全族覆滅的風險。

這些手上沾滿鮮血的人,一旦失敗,下場必定悽慘。所以,只要他們還活著,便定會變本加厲地為非作歹,鞏固自身利益。如此一想,蘇尚便理解了他們的想法。

進入北面後,情況與南邊並無太大差異。此地的官員和商戶雖客氣許多,也願意見她,但真正願意施以援手的,實則寥寥無幾。說再多的話,終究也是徒勞。

一個個縣城被蘇尚拋在身後,臨近水梁山邊界時,她稍作猶豫,轉而向東州方向而去。還未踏入東州地界,她要來的訊息便已先一步傳入附近的古城。

對於她的到訪,眼下沒人認為一個女子能夠撼動整個水梁山的格局,或許連蘇尚自己,也沒有十足的把握能改變水梁山的現狀。

這天傍晚,在名為睢陽的古城中,一座奢華的府邸內,一位名叫秦子儒的中年人正坐在庭院裡逗弄一隻小鳥。這隻小鳥頗為奇特,藉著微弱的夕陽餘暉,其身上隱隱浮現出模糊的金屬輪廓。

仔細端詳,才發現這竟是一件機關造物。它輕薄的羽翼扇動時,發出清脆而堅硬的振翅聲,鳥身一側,印著公輸家特有的符號。

秦子儒,除了這個名字,還有一個尊貴的稱呼——燕王,他正是秦王的三弟。秦子儒深受儒學薰陶,即便侍奉推崇法家學說的長兄,骨子裡的儒學氣質依舊留存。

尤其是封王之後,他在封地內鑽研百家學說,領悟出自己的一番道理,早年深植於腦海中的儒學理念雖有所削弱,但仍保留了禮學的部分。此刻,他滿心歡喜地把玩著手中精巧的機關小鳥,只覺奇妙無比。

廣交天下豪傑、文人名士後,秦子儒對天地運轉規律與造物有了自己的見解。他愈發覺得,這種僅憑一些零件便能自如行動的機關獸,實在比人還要神奇。

不多時,一道黑影從府邸外匆匆而來,身形敏捷地閃過府邸內的衛士,徑直來到秦子儒身旁,恭敬地稟報道“主公,南邊水梁山泗水縣有一人北上尋求各方援助。此人乃聖上年後新任命的縣令,名叫蘇尚,正是南州府中州城藥行皇商蘇家的千金小姐。”

聽到稟報,秦子儒放下手中小鳥,目光投向信使。他之所以廣交天下豪傑名士,主要是對他們的經歷和所作所為感興趣。

睢陽,是他封地內的一座小城,山水秀麗,可惜臨近水梁山這樣的地方,實在沒多少玩樂的興致,因此他並未攜帶家眷前來。此次前來,是聽聞倭寇仍在進犯東南地區,且有向內陸蔓延的趨勢,這是一則軍事訊息。

掌管東南海域的是水師提督冷荼,此女乃陰陽家左護法。江湖傳言,陰陽家能窺探天機,秦國能有今日成就,靠的便是陰陽家,並非秦軍有多強悍,而是陰陽家善於謀略。

對於江湖上的諸多訊息,無論是流言還是傳聞,秦子儒深知,早年父親確實帶領秦人在窮山惡水中闖出了一條血路。

那時他還年幼,對陰陽家的瞭解僅停留在表面。如今,父親已逝,他才真正對陰陽家有了一些深刻的認識。倭寇進犯內陸一事,實在匪夷所思,若倭寇真能進犯內陸,那冷荼可就失職了。

此次前來,本是抱著看看事態發展的心態,如今聽聞有個叫蘇尚的女子縣令前來,秦子儒又不禁心生好奇。大哥想任用女子為官,在他看來,這是一個難以捉摸的訊號,其中緣由,他與幕僚們也難以揣測。

“哦,可有人願意出手相助?”秦子儒問道。

來人如實回道“回主公的話,至今尚未有人願意幫忙。”

秦子儒微微點頭,揮手讓信使退下。思索片刻後,他起身前往書房,召集一眾幕僚商議此事。原本,若是個普通縣令,他不會太放在心上。

剛當官的人,大多懷著公正廉明的想法,想法雖好,卻往往缺乏魄力和手段。時日一長,便會與當地豪紳、地主、貪官汙吏同流合汙,魚肉百姓。與這樣的人結交,只會讓人厭惡。

但此次來的蘇尚,身份地位特殊。藥行皇商蘇家的蘇老爺子,算是他的舊相識。蘇老爺子是典型的商賈之人,重利輕義,只能做合作伙伴,難以成為朋友,久而久之,兩人關係便疏遠了。如今,蘇老爺子的孫女竟去當了官,倒也有趣。

蘇尚並未藉助蘇家的名頭求助,四處碰壁,這可不像是蘇老爺子以往的行事風格。此事又關乎京城朝堂與大哥,諸多關聯,實在讓人不得不上心。

一眾幕僚在前往秦子儒書房的途中,便已瞭解了事情的來龍去脈。得知此事後,他們也明白自家主公的心思。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